介紹
從縣城出發,沿著一條彎彎曲曲的山路走上10多公里,就到了方召鄉鄉政府駐地,“無人菜攤”就在鄉政府駐地旁。
因離縣城近,方召鄉沒有統一的集市,三四個肉攤,七八個蔬菜框就組成了一個簡易市場。除了肉攤有人值守外,菜攤前卻是空無一人。記者走進菜攤發現,菜筐里的蔬菜都已清洗乾淨,整齊的堆放在筐里。小白菜、小蔥等蔬菜還被一一捆成小扎。沒有標價,也沒有人看守,交易雙方全憑“誠信”。
據賣肉的攤主介紹,這種“無人售菜”的模式在當地已延續了數十年。每天清晨,當地村民把從地里採摘下來的新鮮蔬菜挑到這裡,自己就到山上幹活去了,傍晚回家時才把攤子收走。雖然“無人監督”,但當地人卻都能自覺依行情把適當的錢放到筐里,收攤時,筐里有多少錢攤主也從不去計較。記者注意到,在菜攤前不時有幾個小孩在一旁玩耍,但也不去拿菜筐里散落的錢幣。
當地人說,無人菜攤存在了幾十年,從來沒有發生過只拿菜不給錢的事,它在見證當地淳樸民風的同時,也成了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引起反響
“沒人會不付錢”、“彼此信任的感覺真爽”,這些簡單的語言,透露出人們對“誠信”二字最原始的感受——誠信讓人放心,但更重要的是,這其中反映了人們對社會回歸誠信的渴望。
“講信修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人類社會的基本運行準則。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一個誠信缺失的社會裡,人們的生活就像被隔阻了一道道藩籬,人人都會感覺不舒服。
眼下,商業詐欺、背棄契約等違約行為時有發生,欺騙和背信儼然已成為一種普遍的“潛規則”。當誠信成為社會的一種“稀缺資源”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怎么可能“感覺真爽”呢?
回歸誠信說起來很美,實際上卻並不那么容易。它首先需要社會成員的內心純淨起來,還需要讓道德準則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內心法則。現在已經不同程度地嘗到了“丟失誠信”的苦果,所以,更應該對那些誠信的人致以敬意。這個無人菜攤,堪稱市場經濟下的異物。
在探索重建社會誠信的道路上,民眾需要勇氣,更需要信心,套用溫家寶總理的話說——“信心比黃金更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