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姆設計:造物之道

Objects (麥可·艾爾霍夫) (麥可·艾爾霍夫)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0月1日)
外文書名: The morality of Objects
精裝: 295頁
開本: 20
ISBN: 9787112131822
條形碼: 9787112131822
尺寸: 22.8 x 21.4 x 2.6 cm
重量: 1.1 Kg

作者簡介

作者:(德)赫伯特· 林丁格爾

內容簡介

烏爾姆設計——造物之道(精)》由赫伯特·林丁格爾等編著。
《烏爾姆設計——造物之道(精)》講述了:在1955~1968年烏爾姆設計學院辦學期間,沒有人能預料到這所規模不大、位置偏僻且歷史短暫的學校,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烏爾姆設計學院最初是想成為包浩斯的繼承者,但卻迅速摒棄了包浩斯的模式。並為了批量化的生產而致力於設計領域新的探索。在馬克斯·比爾和托馬斯·馬爾多納多的指引下,這所學校成為一個卓越的設計實驗室和天才們的聚集中心。在被迫關閉了40多年之後,烏爾姆仍被認為是繼包浩斯以來歐洲最優秀的設計學院。
作為客觀事物及設計為工業發展的社會意識的倡導者,烏爾姆建立起了全新的材料、用具、運輸及通信體系。烏爾姆風格——珍珠灰用於亞光的飾面、可調節的腿、減少裝飾至最少的限度和純粹幾何化的形式,包括大家熟悉的布勞恩公司的產品外觀,仍舊影響著今天的電子產品的設計。
這本書德文版的評論家們把它和漢斯·維因格爾的《包浩斯》一書相比。那是一本重要的文獻參考書,包含著包浩斯的歷史事件以及相關事件和設計產品的概述,也包括對這所學校所設課程、學生生活的一個側面和一份包浩斯教員及在此任教的客座指導教師名單等的再次審視。本書目錄中包括了當時德國設計界最有能力和才華的人,他們中有迪特·蘭姆斯、漢斯·古格洛特、奧托-艾舍爾。書中也有雷納·班漢姆、馬克斯-比爾、肯尼斯·弗蘭姆普敦和托馬斯-馬爾多納多等人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激情洋溢的對話,並配有近600幅的插圖。
本書主編赫伯特·林丁格爾在1962~1968年間曾任烏爾姆設計學院教授,目前為漢諾瓦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的教授和主任。

目錄

中文版序(赫伯特·林丁格爾)
序(張夫也)
烏爾姆:傳奇與留存的理念(部分)
(赫伯特·林丁格爾)
年表
紹爾基金會
基礎課程
馬克斯·比爾訪談錄
產品設計
烏爾姆的傳統?
(霍斯特·w·J·里特)
視覺傳達
包浩斯與烏爾姆
(奧托·艾舍爾)
信息
電影製作
工業建設
烏爾姆(設計學院)的工業建設
(赫伯特·奧爾)
建築與科學技術的革命
(克勞德·施奈德)
結局:一份記錄
回顧烏爾姆(托馬斯·馬爾多納多)
本書作為一件物品
(麥可·艾爾霍夫)
在烏托邦與復古之間
(麥可·艾爾霍夫)
烏爾姆:現代性的一種模式
(麥可·艾爾霍夫)
回顧烏爾姆設計學院
(雷納·班漢姆)
一份整理後的討論稿
烏爾姆的進取心
中流獨行(麥可·艾爾霍夫)
理性與系統的探尋
烏爾姆的生活方式
烏爾姆的學生
庫伯格:一個男性之域
英格·艾舍爾
烏爾姆與工業
課程的指導思想
(肯尼斯·弗蘭普頓)
一種批判理論的發展
(肯尼斯·弗蘭普頓)
論矛盾(麥可·艾爾霍夫)
烏爾姆的自主性
空間設計
(麥可·艾爾霍夫)
“永恆且具災難性的結局”
(麥可·艾爾霍夫)
烏爾姆:並未結束
(麥可·艾爾霍夫)
走向國際主義
(麥可·艾爾霍夫)
烏爾姆之後
烏爾姆人出版的著作
非工業化國家的“烏爾姆模式”
(吉·博西培)
附錄
主要人物簡介
客座教師
學生
1958~1959年的課時統計
研究烏爾姆設計學院的相關文獻
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