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洛侯國

烏洛侯國,自從米文平同志發現並考證了北魏石室舊墟和石刻祝文以後,為人們研究解決我區東北部古代少數民族的許多歷史地理問題提供可靠依據。其中關於烏洛侯國的地理位置便是一例。

基本簡介

自從米文平同志發現並考證了北魏石室舊墟和石刻祝文以後,為人們研究解決我區東北部古代少數民族的許多歷史地理問題提供可靠依據。其中關於烏洛侯國的地理位置便是一例。
烏洛侯國最早見於《魏書.烏洛侯傳》,唐時稱其為烏洛渾國或烏洛護。魏書上說其“去代都四千五百餘里”“在地豆於之北......民冬則穿地為室,夏則隨原阜畜牧。有谷麥。......其俗繩發,皮革以珠為飾。......好射獵,樂有箜篌,木槽革面而施九弦”。可見,北魏時的烏洛侯國,不但是個遊獵農木並舉的小國,而且其國人能歌善樂。但是,關於烏洛侯國的具體地理位置,因史書湮浩,難於確定,很有爭議。鮮卑石室的發現,證明了石室的位置在我區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附近,即嫩江上游西岸支流甘河的上源,當地人稱為嘎仙洞。而史書上的烏洛侯國則明確記載有:“其國西北有國家先帝舊墟石室”,那么,不言而喻,烏洛侯國自然應當在今嘎仙洞的東南,即嫩江的中游今齊齊哈爾西部一帶。而且,唐代稱為烏洛渾,按現代蒙語“烏拉”為山、“渾”為人,現代蒙語由東胡後裔鮮卑、室韋等語發展而來,其意義就是“山中人”,正應分布在今齊齊哈爾以西到大興安嶺山地一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