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全文
其一
幄中清酒馬腦鍾,裙邊雜佩琥珀龍。
虛持寄君心不惜,共指三星今何夕。
其二
濃黛輕紅點花色,還欲令人不相識。
金壺夜水詎能多,莫持奢用比懸河。
其三
沙棠作船桂為楫,夜渡江南採蓮葉。
復值西施新浣紗,共向江乾眺月華。
其四
月華似璧星如佩,流影澄明玉堂內。
邯鄲九枝朝始成,金卮玉碗共君傾。
其五
交龍成錦斗鳳紋,芙蓉為帶石榴裙。
日下城南兩相望,月沒參橫掩羅帳。
其六
七彩隨珠九華玉,蛺蝶為歌明星曲。
蘭房椒閤夜方開,那知步步香風逐。
作品賞析
此四首詩,藝術水平較高。詩中選取的“沙棠”、“桂”、“芙蓉”、“石榴”等意象不僅明亮奪目,而且富於高貴、典雅、恆久、熱烈的象徵意義,與詩人所要表達的酣暢淋漓、天長地久的愛情蘊意暗合,可謂渾然天成、巧奪天工。而“蘭房椒閣夜方開,那知步步香風逐”、“日下城南雨相忘,月沒參橫掩羅帳”等句,也將作者本人在熱烈奔放的愛情歡娛中忘乎所以,尋求自我麻醉的心態體現得淋漓盡致。總體來講,此期詩歌描摹的生活圖景是穰麗的,但表達的情感卻是淡淡的,態度是遊戲的、隨意的、放仕不羈的,這與作者借歌詠情愛麻痹自我、淡化自卑的創作動機是分不開的。
作品註解
其一
幄中:帷幄之中。清酒:清醇之酒。經過篩制的酒,酒色清醇。用於祭祀之酒。相對於濁酒,未篩制之酒,酒色渾厚。馬腦:瑪瑙。鍾:酒盅。杯子。裙邊:裙裾旁邊。下裳旁邊。《說文》裙,下裳也。雜佩:雜糅佩戴。總稱連綴在一起的各種佩玉。毛傳:“雜佩者,珩、璜、琚、瑀、沖牙之類。”一說指佩玉的中綴,即琚瑀。琥珀:松柏樹脂的化石。色淡黃、褐或紅褐。質優的用作裝飾品,質差的用於製造琥珀酸和各種漆。龍:龍形玉佩。虛持:空拿著。謙虛地秉持。小心地拿著。寄君:寄給君王或郎君。不惜:不顧惜;不吝惜。共指:共同遙指。三星:《詩·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毛傳:“三星,參也。”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參宿三星高懸,喻深夜。何夕:哪年的夕夜。哪天的晚上。
其二
濃黛:深黛。黛,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婦女畫眉所用。濃濃的黛眉。輕紅:淡紅色;粉紅色。淡紅色胭脂。點花色:點綴花的顏色。妝點美人的容顏。還欲:還想要。令人:使人。令:使,讓。相識:相互認識。金壺:金屬漏壺。漏壺,一種古代計時器,以銅為壺,底穿一孔,壺中立一有刻度的箭形浮標,從壺中水滴漏而顯示箭上的度數而知其時刻。夜水:漏壺一夜的用水。詎jù:豈,怎。莫持:不要拿來。奢用:奢侈地使用。比:比如。懸河:瀑布。懸在天上的河流。
其三
沙棠:木名。木材可造船,果實可食。《山海經·西山經》:“﹝崑崙之丘﹞有木焉,其狀如棠,黃華赤實,其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桂:桂木。香木。楫jí:舟楫。短的船槳。《韻會》棹,短曰楫,長曰棹。蓮葉:蓮子與荷葉。復:又,再。值:逢遇。恰值,正趕上。西施:亦稱“西子”,春秋末年越國人,為春秋時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的美女,後人用以代稱美女。西施浣紗。新:剛剛。重新。浣huàn紗:浣洗薄紗。江乾:江邊;江岸。乾,涯岸,水邊。眺:眺望。月華:月光,月色。月亮的精華。月光,月色。
其四
月華:月光,月色。月亮的精華。月光,月色。似璧:好似玉璧。玉壁,平圓形中間有孔的玉,古代在典禮時祭天的禮器。星如佩:星星比如玉佩。流影:流動的影子。澄明:清澈;明淨。清澈明亮。玉堂:玉飾的殿堂。亦為宮殿的美稱。漢宮殿名。泛指宮殿。邯鄲:邯鄲城。戰國趙都邯鄲,因以為趙的代稱。曹魏時期的都市。邯鄲曲,古代趙國都城邯鄲流行的舞曲。九枝:謂一乾九枝的燭燈。亦泛指一乾多枝的燈。華燈初上的時候。朝:朝廷,朝堂。上朝。始成:剛開始形成。金卮zhī:卮,沒有底座的酒碗,一放下酒就灑,用於勸酒。玉碗:玉質的酒碗。共君:與君王共同。傾:傾倒。喝酒。
其五
交織的盤龍。兩龍蟠結的圖案。即蛟龍。成錦:製成錦衣。錦,厚重的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與羅相對。斗鳳:爭鬥的鳳凰。紋:花紋圖案。芙蓉:荷花的別名。為帶:作為衣帶。石榴裙:石榴為裙。石榴色的裙子。朱紅色或淡紅色裙子。亦泛指婦女的裙子。日下:太陽下沉。日頭西下。兩相望:兩人顧盼相望。月沒:明月沉沒。參橫:參星橫亘於夜空。參宿三星高懸天空,深夜也。掩:遮掩。羅帳: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製成的帷帳。
其六
七彩:七色。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亦泛指多種顏色。隨珠:隨(隋)國諸侯的明珠。傳說古代隨國姬姓諸侯見一大蛇傷斷,以藥敷之而愈;後蛇於江中銜明月珠以報德,因曰隨侯珠,又稱靈蛇珠。九華玉:絢麗多采的玉石。九華,九種光華,多種光華。蛺蝶:蛺蝶科的一種蝴蝶,翅膀呈赤黃色,有黑色紋飾。泛指蝴蝶。為歌:作歌。唱歌。明星曲:明星作曲。蘭房:蘭香的房屋,高雅的居室。猶香閨。舊時婦女所居之室。椒閤:椒閣。椒房樓閣。后妃、貴夫人的居處。常用來稱美閨房。方:方才。剛剛。那知:哪知。步步:每一步。香風:帶有香氣的風。逐:追逐。
作者簡介
蕭繹(508年 - 554年),蕭衍第七子,初封湘東郡王,後任侍中、丹陽尹。普通七年 (526)出任荊州刺史,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控制長江中上游。曾做過將軍、太守、刺史等官職,公元552年登基做了皇帝,稱梁元帝。梁元帝不但治國有方,而且還完成了大量學術著作,如《孝德傳》 、 《忠臣傳》 、《注漢書》 、 《周易講疏》 、 《老子講疏》 、 《全德志》 、 《江州記》 、 《貢職圖》等。《梁書·元帝本記》稱讚他:“博覽群書,下筆成章,出言為論,才思敏捷,無人能和他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