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烏思藏](/img/b/98d/nBnauM3X0YzN5ADOxAjN5ETNyITMzcTO2QjMwADMwAzMxAzLwY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朝貢制度
明朝西藏各地僧俗首領向中央王朝納貢制度。明朝推行行都武衛的設定和各政教勢力多封眾建相結合的行政管理體制,把整個西藏納入中央王朝統轄之下。為進一步強調分封所包含的政治隸屬關係,明朝統治者在分封的同時,建立了與之配套的嚴格的朝貢制度。朝貢成為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政治聯繫的特定形式。西藏地方向明朝中央朝貢始於洪武五年(1372)攝帝師喃加巴藏卜遣使入貢,終於崇禎三年(1630)烏思藏僧人三旦多隻等朝貢,歷時200餘年,具有類型多樣、次數頻繁、規模龐大等特點。
中國元代設在今西藏地區的政區。烏思(清以後譯作衛)指前藏;藏指後藏;納里即阿里,速古魯孫意為三部(即古格、卜郎、芒域),納里速古魯孫大體相當於今阿里地區。元置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統一管理這3個地區。
明朝西藏各地僧俗首領向中央王朝納貢制度。明朝推行行都武衛的設定和各政教勢力多封眾建相結合的行政管理體制,把整個西藏納入中央王朝統轄之下。為進一步強調分封所包含的政治隸屬關係,明朝統治者在分封的同時,建立了與之配套的嚴格的朝貢制度。朝貢成為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政治聯繫的特定形式。西藏地方向明朝中央朝貢始於洪武五年(1372)攝帝師喃加巴藏卜遣使入貢,終於崇禎三年(1630)烏思藏僧人三旦多隻等朝貢,歷時200餘年,具有類型多樣、次數頻繁、規模龐大等特點。
最高僧官為法王,任烏思藏都指揮使,世襲。 十八年(1385),以班竹兒藏卜為烏斯藏都指揮使 。 未幾,又改烏斯藏、俺不羅衛為行都指揮使司。
元朝設在今西藏地區的政區。烏思(清以後譯作衛)指前藏;藏指後藏;納里即阿里,速古魯孫意為三部(即古格、卜郎、芒域),納里速古魯孫大體相當於今阿里地區。元...
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烏思藏都司全稱烏思藏都指揮使司,是中國明朝對今西藏自治區除昌都地區以外的大部分地區以及錫金、不丹的最高軍政管轄機構。
歷史延革明代稱西藏為“烏斯藏”。烏斯藏,在雲南西徼外,去雲南麗江府千餘里,四川馬湖府千五百餘里,陝西西寧衛五千餘里。其地多僧,無城郭。群居大土台上,不食肉娶妻,...
簡介 基本內容1374年七月,明朝置西安行都指揮使司於河州,韋正為都指揮使,總轄河州、朵甘、烏思藏三衛。 ●烏思藏宣慰司,1373年二月置,隸屬於烏思藏衛行都指揮使司...
簡述 背景 治藏政策 朝納貢賦 多封眾建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又稱烏思藏宣慰司,是元朝設於西藏地區的地方行政機構,受宣政院管轄,也是其下三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之一。 秩從...
烏斯藏都司官署名,明代始置。明朝在少數民族地區設定的都指揮使司之一。烏斯藏,西番、古吐蕃地。
藏茶是少數民族中近六百萬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飲品,又稱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從古到今,按歷史時期和各地風俗不同又稱為大茶、馬茶、烏茶、黑茶、粗茶、南路邊茶...
品種介紹 史書記載 包裝 定義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