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由來
烏坭古珠池因其位於烏坭島而得名,烏坭是當地人對碳化腐植酸氨積沉地質層(泥碳土)的俗稱。由於當地生長著大量被稱為海底森林的紅樹林,因地質結構變化的原因,大量的紅樹林在地層深處成了碳化腐植酸氨,這種碳化腐植酸氨呈黑色膠狀,俗話中就稱之為烏坭,烏坭島、烏坭村、烏坭珠池也就因此得名了,這也是烏坭珠池獨得天厚的生態環境。更為重要的是,海草場、紅樹林和珊瑚,是海岸生態三大重要的保護物種,被稱為三大典型海洋生態系統。而烏坭古珠池就占有了兩樣。
史料記載
明代崇禎本《廉州府志》“珠部”的記載中,以烏坭池為先:“烏坭池,至海豬沙一里,海豬沙至平江池五里,平江池至獨攬沙洲八里,獨攬沙洲至楊梅池五十里,楊梅池至青嬰池十五里,青嬰池至斷望池五十里,斷望池至烏坭池總計一百八十三里。”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記:“凡廉州池自烏坭、獨攬沙至於青鶯,可百八十里,雷州池自對樂島斜望石城界,可百五十里。”
明顧禹祖《讀史方輿紀要》中記:“珠母海東南八十裏海中,中有七珠池。曰青鶯、曰楊梅、曰烏坭、曰白沙、曰平沙、曰望斷、曰海豬。
古代為了保護珠池,設有軍隊駐防,即海寨,《廉州府志》“海寨”篇中記述:“此營堡類也,當入武經志,乃附於此者,為珠池而設也。烏兔寨至凌祿寨五十里里,至烏坭池二十里,守軍五名;凌祿寨至英羅一十五里,至烏坭池十五里,守軍五名;英羅蕭村五里,至烏坭池十五里,守軍五名;蕭村至井村五里,至海豬沙十三里,守軍五名。”
珠池優勢
烏坭古珠池四周高,中間低,形像一個鍋盤,不僅水深、水溫、鹽度適中,而且風浪也相對較小。漲潮時烏坭池水深10米左右,退潮時四周沙灘裸出,而中間卻常年不乾涸,這樣珠貝既可防夏天烈日暴曬,又能有效抵禦冬天嚴寒侵襲。這裡靠近山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草保護區和海牛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相對較好,使珠貝能得到較為豐富的生物餌料。
珍珠養殖
烏泥村從1992年開始養珍珠,發展到家家戶戶養珠,到了1997年價格急劇下跌,每500克原珠從八九千元跌到千元左右,很多養殖戶紛紛轉行。
2006年8月起,合浦東園珠寶公司出資兼併了閒置多年的原烏坭珍珠養殖場,開始進行重建烏坭古珠池的工作。在古烏坭珍珠池中心,逐步建起了一個面積達100多公頃的山口鎮烏坭島東園珍珠養殖場。
目前,合浦東園珠寶公司在烏坭島東園珍珠養殖場放養的馬氏珠母貝已突破600萬隻,培育貝苗6000多萬隻,並擁有年育貝苗7500隻的生產能力,至今已成功培育了1.5億多隻合浦馬氏珠母貝,為合浦馬氏珠母貝的提純復壯及今後的養殖推廣奠定優質的種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