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不易

為官不易

2013年,可謂公務員的“禁令之年”。禁令頻頻之下,一些官員感嘆“為官不易”了。“一條接一條,管得是越來越細,以至於,一些公務員感覺是越來越不好當了,估計公務員這一職業的下行趨勢是不可避免的了。“為官不易”是指貪官不好貪了,庸官不好混了,壞官不好受了。

簡述

“為官不易”必然是一種常態

針對“中央禁令對公務員影響”,有媒體在東、中、西部三個地區的一些省份隨機抽取了100位公務員進行調查發現,全部受訪者都認為中央禁令對其影響很大;更有93位受訪者表示“公務員不好當”。

“為官不易”“官不好當了”,隨著中央規範各級幹部行為的多項“緊箍咒”密集出台,有人發出了這樣的慨嘆。一些幹部說,想吃點喝點,送點收點,辦公室大點,車配得好點,這在以前根本不算個事兒,如今處處受到掣肘。好像不管做什麼事情,總感覺頭上懸著一把劍,身邊有一雙眼,伸手就怕碰上高壓線。總歸一句話,當官越來越不自在、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捫問

捫心自問,“為官不易”的慨嘆在理嗎?中央是對領導幹部的不少行為劃定了“紅線”,但平心而論,規範幹部“吃、住、行、游”,哪一項管得過分、管得過度了?用公款送年貨節禮,應該嗎?公款吃喝奢侈浪費,不該管嗎?腐化揮霍、勞民傷財,能行嗎?所謂的“為官不易”,只不過是讓各級幹部守住底線、堅持原則、不要違法亂紀而已,還不到為官不易的程度,更不到“官不聊生”的地步。

“為官不易”感嘆,恐怕也對應著以前“為官太易”的現實。說白了,正是因為在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工作作風上缺乏足夠的束縛,讓一些人對不正之風習以為常,誤以為這就是“當官”的應有狀態。顯然,各級幹部只有從思想深處糾偏,才能贏得主動,要看到在中央下大力氣整飭作風的形勢下,這種“為官不易”的狀態,必然是一種常態。面臨的約束只會越來越多,受到的監督只會越來越嚴,遵從的標準只會越來越高。

從另一個視角看“為官不易”,也許會讓問題更加清晰。一項在2萬餘人中作的調查顯示,81.2%的受訪者一直在關注中央八項規定的落實情況,不少人認為幹部作風有所改進,但仍有66.4%的人認為當地落實情況不太理想52.9%的人期待加大落實力度。這從一個側面表明,當一些幹部感嘆“為官不易”時,民眾認為還是不夠。我們應當有清醒的認知,必須跟得上民眾期待,乘勝前進,固化“為官不易”成果。

“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對我們的感覺就好一點”,在不同的場合,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反覆強調這樣的觀點。學會在約束中工作,習慣在監督下幹事,我們擺脫的是名韁利鎖的束縛,贏得的是有理想更自由的人生。

警示

毛澤東同志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去年以來,從管住吃喝到“掐滅菸頭”,無不從領導幹部抓起,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公開審理薄熙來案、10多個省部級幹部落馬,反腐“零容忍”態度讓多少問題官員驚心?堅決查處衡陽破壞選舉案,500多名人大代表被依法終止資格,打破法不責眾“慣例”,防止了多少“破窗效應”?大問題要抓,小問題也不放過,每一個時間節點都不懈怠,一項一項地治理“四風”問題,不少民眾由此感嘆,“對幹部越是管得細管得嚴,風氣就越是向好”。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紀律的生命力在於執行。正是由於堅持說到做到、敢於動真碰硬,以領導帶頭的示範效應、有紀必執的制度剛性、抓鐵有痕的落實韌勁,我們才能充分釋放從嚴治黨的正能量,不斷激揚反腐倡廉的清正風氣。制度管用了,執行硬氣了,“伸手必被捉”日益成為大機率事件,各項紀律也逐漸由軟約束變成硬槓槓。越織越密的制度籠子,越收越緊的紀律約束,給黨員幹部穿上了“緊身衣”,也提供了一面面鏡子,映照著各級幹部對權力和自我的認識。

倘若懷著“千里來做官,只為吃和穿”的信條,放不下“領導就得騎馬坐轎”的“優越感”,走不出辦事就得吃拿卡要的潛規則,那么放眼看去,大到黨紀國法,小到條條禁令,都是與自己為難作對,處處寸步難行。整天長吁短嘆“為官不易”,實則是心裡難以割捨“為官不宜”所帶來的權力福利,不想告別“為官不正”所誤導的灰色人生。而對於克己奉公、嚴格自律者來說,兩袖清風何嘗不是最好的人生寫照,依法辦事、照章而行何嘗不是最佳的工作環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的,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古人云,一心可喪邦,一心可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作風問題,本質上是對人心的鑒照、對黨性的考驗。以往的教訓告訴我們,“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覆性,抓一抓會好轉,松一松就會反彈,而且有的會變本加厲 樹立政壇清廉之風、養成幹部廉政之習,之所以是一場持久戰,既因為制度的完善、紀律的執行不可能一勞永逸、一蹴而就,也是因為,讓制度敬畏、規則意識融入為政者的精神世界,讓“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成為不可撼動的常識,同樣是一個艱辛的過程。

宋代朱熹寫過一副對聯: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今天的共產黨人特別是領導幹部肩負著重大職責,更應心胸開闊、志存高遠,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抓作風問題就是積小勝為大勝,營造廉潔從政的政治生態,以黨風政風帶社風民風,重塑風清氣正的大好河山,需要我們遵行制度的每一條,邁好腳下的每一步。

俗話說,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有壓力就有動力,改作風馳而不息,引發的“蝴蝶效應”可能超乎人們的想像。對幹部來說,觥籌交錯的宴請少了,迎來送往的風氣淡了,不只是利於身體健康,更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抓學習、搞調研、問民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事業之中;對民眾而言,嚴治懶散庸拖,嚴責政績工程,辦事辦證就會順暢得多,民生民利就會有更多保障。

“人之壽夭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人心就是力量,只有通過動真碰硬的作風建設,掃除沉疴積弊、不斷除舊布新,“讓百姓愛,讓貪官怕,讓官員有所忌憚,讓社會充滿期待”,各級幹部就能以良好作風取信於民,積聚改革發展的磅礴力量。2013年,我們之所以能贏得良好開局,一個重要經驗就在於用好作風凝聚正能量,從而讓大家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

“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的宣示,向全黨全社會釋放出明確信號:氣可鼓而不可泄,監督只會越來越嚴格、問責只會越來越嚴厲、抓作風問題只會越來越深入。這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是囿於小我、怨天尤人,還是砥礪自我、奮發進取?每一個黨員幹部都面臨著這樣的拷問,為官從政真正的“不易”處,正在於此。

點評

所謂“為官不易”、“為官不為”問題引起社會關注,要深入分析,搞好正面引導,加強責任追究。黨的幹部都是人民公僕,自當在其位謀其政,既廉又勤,既乾淨又幹事。如果組織上管得嚴一點、民眾監督多一點就感到受不了,就要“為官不易”,那是境界不高、不負責任的表現。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肝膽,要有擔當精神,應該對“為官不為”感到羞恥,應該予以嚴肅批評。

嘆“為官不易”者不宜為官

隨著反“四風”力度加大,隨著共產黨在黨內黨外對黨員幹部監督標準的不斷“加碼”,有一種“官不聊生”的說法悄然而興。一些幹部對此有共鳴,認為“管的嚴了,當官不易了”,當官當的“委屈”。有人以“當官不易”為藉口,向組織上“半真半假”講條件,似乎吃了什麼虧,否則就撂挑子,躺倒不乾。這種因為管得嚴就“為官不易”的論調,以及其背後蘊含的不良情緒、錯誤認識,不容忽視。在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習總書記98次提到“嚴”字,在這一個個“嚴”字中,就有對某些黨員幹部“怕嚴畏難”、“借難抵嚴”之類言行的批評與告誡。“嚴是愛,寬是害”,在反“四風”取得突破,漸次深入,黨的作風建設持續進行仍在路上的當口,對各級黨員幹部提出不要動輒畏難的嚴格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從嚴治黨,對各級黨員幹部的殷殷期望,愈發顯得意味深長。

擺正“當官”與服務的關係,是從嚴治黨的題中應有之義。共產黨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做人民的公僕,做人民的勤務員。中國共產黨從建黨開始形成的這一系列定義,奠定了今天“當官”的基本概念,規範了今天“當官”的基本要求。當官、當領導意味著必須身先士卒,必須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做人民的公僕,意味著在人民民眾有需要的時候,在人民民眾反映這樣那樣問題的時候,各級幹部必須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以百姓之心為心”,替民分憂,為民解憂。有了這樣的公僕意識,秉承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個人的生死榮辱都不在話下,何論“當官”的“難”和“易”?

讓“當官”者在嚴格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約束下勤勉盡職、不以為“難”,這其實是古今中外世界各國始終在研究探索的政治學課題。無論是中國古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清官標準,或是現代西方以競選為標誌的機制,都可以借鑑,卻沒有誰能把對官員外在的“嚴”與自身的“嚴”很好地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提出“三嚴三實”的要求,一再強調“領導幹部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樣的要求,將黨員幹部的政治品格、做人準則,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等等集中為一體,強調了“黨的幹部都是人民公僕,自當在其位謀其政,既廉又勤,既乾淨又幹事。”這樣的執政觀念,從根本上解答了歷史難題。 “當官不易”,還是“不宜當官”,這樣的考驗亮了出來,黃金碎銅,一比可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