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途徑及人體暴露
傳播途徑
炭疽桿菌通過污染食物、水源、動物皮毛以及土壤等感染人和動物。
人體暴露
(1)牧民、獸醫、屠宰工和皮毛工人,由於直接接觸病畜或其皮毛而遭感染,是最常見的傳播方式。
(2)落於土壤中的炭疽芽孢未被任何消毒處理,芽孢可隨風飛揚,易使人群吸入而感染髮生炭疽暴發流行。
(3)因食未煮透的病畜肉類、病畜奶或污染炭疽桿菌的食物而致病,或被昆蟲叮咬,較少見。
(4)人為傳播,炭疽桿菌多次被用作生物戰劑被人為播散,引起點源暴發或局部流行。
人體對炭疽的易感性無年齡、性別和民族差異,主要決定於接觸機會多少。一般而言,成年男性為農、牧業的主要勞動力,故發病以青壯年為主,男女比例為7.09∶1。
健康防治及處理措施
健康效應
該病潛伏期為1~5d。患者白細胞數量大多增加,臨床上可分以下5型:
皮膚炭疽
最常見,約占95%。多發生於屠宰、製革或毛刷工人及飼養員。可分為炭疽癰和惡性水腫兩型。本菌由體表破損處進入體內,開始在入侵處形成水癤、水皰、膿皰、中央部呈黑色壞死,周圍有浸潤水腫,如不及時治療,細菌可進一步侵入局部淋巴結或侵入血流,引起敗血症死亡。
肺炭疽
少見,由吸入病菌芽孢所致,多發生於皮毛工人,病死率高。病初似感冒,進而出現嚴重的支氣管肺炎,可在2~3d內死於中毒性休克。
腸炭疽
由食入病獸肉製品所致,以全身中毒症狀為主,並有胃腸道潰瘍、出血及毒血症,發病後2~3d內死亡。
腦膜性炭疽
大多繼發於伴有敗血症的各型炭疽,原發性偶見。臨床症狀有劇烈頭痛、頻繁嘔吐、抽搐,明顯腦膜刺激症。病情兇險,發展特別迅速。
敗血症型炭疽
多繼發於肺炭疽或腸炭疽,由皮膚炭疽引起者較少。可伴高熱、頭痛、出血、嘔吐、DIC等,病死率極高。
預防與控制
控制傳染源
預防人類炭疽首先應防止家畜炭疽的發生,堅持牲畜疫苗接種;嚴格執行獸醫監督,制定炭疽病畜、死畜管理辦法;加強衛生宣教,使民眾認識到炭疽的危害。另外,炭疽患者應被隔離,接診醫生應按規定上報。切斷傳播途徑凡與患者和病畜接觸過的物品均應消毒;禁止出售被污染或可疑污染的乳、肉等食品;凡接觸牲畜的工作人員均應加強防護措施;組織力量調查傳染源,及時消毒、滅菌、預防接種處理。
保護易感者
加強衛生宣教,凡接觸牲畜的工作人員均應熟知本病的預防方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同時均應接受炭疽疫苗預防接種,每年一次。從事相關研究工作時,應使用相應的生物安全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