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二帝塑像

炎黃二帝塑像

炎黃二帝塑像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北部三十公里之處的黃河風景名勝區向陽山(始祖山)上,炎黃二帝巨塑背依邙山,面向黃河。塑像占地2816平方米,像整體高106米,其中,山高55米,像高51米,雕塑中高者為炎帝,矮者為黃帝,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太行山真石。河南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王仁民是該塑像建設的直接推動者,塑像總設計師為吳樹華,由海內外華人捐款和政府投資及招商引資總計人民幣1.8億元,歷時二十年於2007年建成,是為代表中華民族之創始、之和諧、之統一。

基本信息

簡介

炎黃二帝塑像炎黃二帝塑像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正在籌建中的“炎黃二帝”巨型塑像,已初見雛形。坐落於五龍峰東側,浮天閣北側的向陽山上。山峰地面相對高度90多米,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依塑像設計,頭胸以下主要是以山體的粗獷基型,頭胸有37米,將用花崗岩層層砌築:頭面部有20多米高,耳廓更高。遊人可從塑像內部登臨眼體和耳廓處遠眺冊河風光。巨塑的頭胸部分,內部將是樓層式結構,共三層,內設天象、漁獵、農牧、石器、冶煉、兵器、科技、民族和文化等十大展廳,還有接待、休息廳等。建成後的巨塑,遠觀渾厚古樸,近賞將是一處豐富的歷史文化縮影。巨塑北面將建一數萬平方米的廣場和大道通到黃河岸灘,像前將設有大型祭壇和多組仿古塑像。

塑像參數

巨塑以山為體,使山人合一,像通體高106米(比美國自由女神像高8米,比俄羅斯祖國母親在召喚高2米),其中,山高55米,像高51米,雕塑中高者為炎帝,矮者為黃帝,兩帝的眼、鼻和臉參數一致,眼長3米,鼻長8米,兩張臉加在一起達1000多平方米。塑像用混凝土7000餘立方米,鋼材1500餘噸、花崗岩6000餘立方米,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太行山真石,其中毛石7萬餘方,景石3萬餘噸。共耗資約為1.8億人民幣。

廣場

炎黃二帝塑像炎黃二帝塑像
炎黃二帝廣場寬300米,長500米,從塑像前一直延伸到黃河老灘,總面積15萬平方米。廣場按地形分為三級,在三級廣場上有一紀念壇。一級廣場中有一高6米的大鼎——炎黃鼎,二級廣場兩邊對稱放置鍾與鼓,各高5米,三級廣場壇道兩側分置鑄銅八鼎,各高4米,與炎黃鼎合成九鼎之數。古有夏鑄九鼎的記載:夏禹治水統一各部族之後,建立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王朝——夏王朝。“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徵九州”,以紀念九州的統一,因此九鼎就成了傳國的重器。在巨塑廣場設九鼎,其寓意是:象徵祖國領土完整,江山永固繁榮昌盛,永遠鼎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設九鼎也含有九州炎黃子孫共祗先祖之意。設鍾與鼓,喻鐘鼓長鳴,炎黃子孫戒驕戒躁,自強不息。
紀念壇是廣場上最主要的建築物,占地面積為90×90米——8100平方米,壇分三層,呈金字塔狀,頂層面積約570平方米。紀念壇是每年清明和中秋節時祭祖舉行大典的地方,屆時世界各洲炎黃子孫代表團在此舉行祭祖儀式並相互交流與合作,共謀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紀念壇內面積約有5000平方米,設功勳館、接待廳、學術報告廳、影視、信息網路廳等,中廳內有56民族大團結浮雕和一長明火炬。象徵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紀念壇兩側,廣場綠化帶中設計兩座紀念館——炎黃子孫姓氏源流館(又稱百姓先祖館)和炎黃子孫在海外館。此外,在廣場周圍興建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像100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