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變論

災變論

與均變論相對立,此理論認為在地球歷史上發生過多次巨大的災變事件,每經一次災變,原有生物被毀滅,新的則被創造出來(特創論)。(Catastrophism ;convulsionism) 又稱災變說。是一個地質學理論,認為地球曾經遭受許多短暫的災難,其中有些是世界性的。這個理論後來在科學界逐漸被另一派認為地球歷史是長遠且漸進的均變論(或稱漸變論)所取代。 不過到了20世紀之後,災變論中的某些思想,又重新出現在科學當中,例如生物的大滅絕,或是月球形成理論。法國學者居維葉(Cuvier, Gtorge 1769-1832)於1821年提出。

災變論

簡介

災變論災變論
18世紀晚期到19世紀初,從各時代地層中發現了大量的各種形態的生物化石,這些化石與現代生物既相似又不同,表明地球歷史上生存過許多現今不再存在的物種。聖經不能解釋這些物種絕滅的事實,為了解釋古生物學的發現而又不違背聖經,於是有了災變論。
法國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居維葉可以看作是那個年代“災變論”的最有影響的代表。根據災變論的觀點,地球上的絕大多數變化是突然、迅速和災難性地發生的。居維葉認為,在整個地質發展的過程中,地球經常發生各種突如其來的災害性變化,並且有的災害是具有很大規模的。例如,海洋乾涸成陸地,陸地又隆起山脈,反過來陸地也可以下沉為海洋,還有火山爆發、洪水泛濫、氣候急劇變化等。當洪水泛濫之時,大地的景象都發生了變化,許多生物遭到滅頂之災。每當經過一次巨大的災害性變化,就會使幾乎所有的生物滅絕。這些滅絕的生物就沉積在相應的地層,並變成化石而被保存下來。這時,造物主又重新創造出新的物種,使地球又重新恢復了生機。

相關

原來地球上 有多少物種,每個物種都具有什麼樣的形態和結構,造物主已不記得十分準確了。所以造物主只是根據原來的大致印象來創造新的物種。這也就是新的物種同舊的物種有少許差別的原因。如此循環的往復,就構成了我們在各個地層看到的情況。居維葉推斷,地球上已發生過4次災害性的變化,最近的一次是大約距今5000多年前的摩西洪水泛濫。這使地球上生物幾乎盪盡,因而上帝又重新創造出各個物種。最著名的例子無疑是聖經《舊約》中所說的大洪水-聖經故事變成了地質學的例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