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清關

灰色清關

二十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急需進口大量便宜貨品,於是大批華商在中俄間做起民間貿易。然而俄海關清關手續繁瑣,關稅混亂,為了鼓勵進口、簡化海關手續,俄羅斯海關委員會允許“清關”公司為貨主代辦進口業務。這些公司與海關官員聯手,將整架飛機的貨物以包裹託運的關稅形式清關。據中國傳媒大學宏華提供的資料顯示,此類清關的報價通常只有正規報價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後來,這種清關方式被推廣到海運、鐵運和汽運,統稱為“灰色清關” 。

歷史淵源

灰色清關灰色清關

“灰色清關”是一種“土匪”式的貿易方式。近年來,烏克蘭的中國商人頻頻遭到武力搶劫和傷害,可以

說“灰色清關”是這一災難的根源。

“灰色清關”是指俄羅斯等獨立國協國家的一些官商勾結的“清關公司” 。通常如果華商的貨物出口到烏克蘭,辦理清關手續時,貨主不是和相應的海關部門打交道,而是首先要跟清關公司聯繫。貨主只要向清關公司繳納一筆費用,即由清關公司負責把貨物運到貨主在烏克蘭的倉庫,自己不用和海關打任何交道,由清關公司跟海關方面辦理手續。

清關公司大都同海關聯繫密切,而且大都有實權人物做後台。它的好處是能讓華商的貨物快速地進入當地市場,但正是這種清關方式給華商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首先,清關公司在貨物通關後,通常不給貨主出具正式的海關報關單和稅單。這樣,通過“包機包稅” “包車包稅”等“灰色清關”方式出口到烏克蘭的貨物是拿不到烏方的正規報關單的,也沒有相關的憑證。因此,只要有烏克蘭有關部門檢查,就一定能找到“違法的證據” 。

灰色清關灰色清關

其次,這些清關公司的背景都很複雜,後面不僅有腐敗官員的影子,而且不少還與黑社會有關聯。他們為

了追求更高的利潤收入,往往會低報商品數量、價格和更改貨物名稱等,導致進口貨物與報關的商品嚴重不符。貨主得不到海關的報關單,甚至不知道清關公司是以什麼品名、什麼價格報的關。這樣,一旦當地有關部門檢查,那這些貨物就一定有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將貨物沒收或開出大額的罰單都是符合“依法辦事”原則的。

最後,只要清關手續不合法,那么華商就不可能依法納稅,而不依法納稅就會觸及到所在國家的法律。那么華商的頭上就如同懸了把隨時都有可能掉下來的利劍,整天提心弔膽。

許多在烏華商認為,走正規報關的路子在目前來說幾乎不可能。因為這些清關公司事實上就是當地海關的代理公司,如果不經過這些清關公司自己去海關報關,不僅手續極為麻煩,而且更重要的是耗不起這個時間。如今商業競爭十分激烈,成敗經常是在幾天之間,因此,儘管“灰色清關”後患無窮,可華商們還只得走這條路。

貿易方式

隨著俄羅斯經濟條件的好轉,俄政府對增加稅收的期盼越來越強烈,同時灰色清關中伴生的腐敗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基於這些原因,俄羅斯最高領導層決定採取行動徹底根除這種非正常的貿易方式。

從2004年1月1日起,俄羅斯開始施行新的《海關法典》 ,根據新法典規定,海關應加大通關程式的透明度,簡化通關手續,對“灰色清關”行為,法典也著手進行打擊,規定任何“灰色報關”行為都將受到懲處,輕則補交稅費、沒收商品,重則承擔 刑責。為打擊灰色清關提供了法理依據。

引發問題

灰色清關灰色清關

“灰色清關”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最重要的就是經營所得的收入無法存入正規的銀行,因為收入來源不

明,存入銀行如同自我暴露,自找麻煩,這也是上述受害的原因;另一個就是經營所得的收入無法通過正規的方式匯回國內,只能通過地下錢莊匯款。

這些地下錢莊都是有很大的背景,其後台老闆與當地銀行關係密切。通過地下錢莊可以不用任何正規手續就可以將錢匯走,當然地下錢莊要抽取一定的佣金。

在奧德薩市一個居民小區內,一棟樓內的一層單元里有一個不起眼的防盜門,門內有一個大約不足10平方米的房間,房間裡面有一個保險柜和一個負責收匯款的男子,這裡就是大名鼎鼎的地下錢莊。別看它十分簡陋,更沒有一般銀行那樣豪華和氣派,但它每天的流水額卻十分巨大,一般的銀行根本無法望其項背。

來此匯款的不僅有來自中國的商人,而且還有來自阿拉伯國家的商人、獨立國協國家商人,甚至是來自西方國家的商人。匯款數額無論大小,甚至是幾十萬美金的匯款,均沒有任何正規的收據,通常是收款人在一張便條上寫個數額然後簽個字就算是收據了。

所以,正是“灰色清關”讓華商無法將經營所得存入銀行並通過合法的方式匯走,辦公室、身上或家裡經常可能會有不少貨款,華商遂成為當地不法分子襲擊和下手的首選目標。

發展走向

灰色清關”在中俄貿易中已經存在了十幾年,是中俄民間貿易中套用比較廣泛的一種通關方式,儘管屬於不規範的貿易活動,並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但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不能立即宣判其“死刑”。就拿“包機”業務來說,俄羅斯的包機不僅飛往中國,還飛往 義大利、 土耳其、 阿聯、 韓國、 希臘等國,中國產品在俄羅斯市場上同來自這些國家的產品存在激烈競爭,中國若單方停止“包機”貿易,等於將市場拱手相讓。至於毗鄰的 邊境口岸之間要完全停止“灰色清關”,暫時還不太可能,但從長遠看,尤其是俄羅斯加入 世界貿易組織以後,會在降低輕紡日用品關稅、減少各種稅外收費等方面採取一些行動,以便減少貿易商偷稅漏稅的行為,進而逐步形成規範的貿易秩序。由此看來,雖不能馬上取締“灰色清關”,但也為期不遠。

未來

灰色清關灰色清關

中國人已經將貿易的觸角擴展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不少華商的確曾受益於“灰色清關” ,在很短的時間

內即成為腰纏萬貫的富翁。但是,隨著俄羅斯和烏克蘭等獨立國協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日期的臨近,這種帶有“匪氣”的貿易方式亟須改變。

在烏克蘭經濟部正式註冊的中資公司和企業就有1200餘家,在各州或其他城市的地方經濟部門註冊的公司和乾脆未經正規註冊的公司和企業就更多。烏克蘭境內有2萬多中國人,其主體為商人和留學生,在奧德薩經商的中國人就有兩三千人。儘管“灰色清關”讓在烏華商們吃盡了苦頭,但是,由於烏克蘭市場的非規範性,大多數中國商人目前依然只能選擇“灰色清關” 。因此,這一問題的解決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在難以取消“灰色清關”之前,華商應嘗試將自己的部分貨物通過正規報關方式通關,逐步增加依靠正規渠道進口貨物的數量,將自己的經營活動納入正常貿易軌道。

事件回放

灰色清關灰色清關

俄羅斯查抄中國鞋

一、2005年7月26日晚,大批俄羅斯稅警和其他警種的警察,開著警車和4輛貨櫃車前往位於莫斯科市中心的“39倉庫”查扣中國鞋,俄警方還用攝像機拍攝查扣情景。3輛貨櫃車已經裝滿被查扣的鞋子,另一輛正在裝貨。俄警方開價每個貨櫃交3萬美元,由華商贖回;而華商則還價1.5萬美元。被俄羅斯方面查扣的商品總價值近8000萬人民幣。

二、2005年3月12日晚上9時多(台北時間3月13日凌晨2時許,大批俄羅斯稅務部門打擊經濟犯罪的警察,突然來到約距莫斯科市南區14公里的薩達沃特花鳥市場,將儲放在該市場貨櫃倉庫的中國鞋強行拉走。當地的稅務警察以沒有通過正規的報關手續入境、屬走私物品為由查封了該倉庫。被俄羅斯警察沒收護照,並被扣押達6個小時之久。

三、2004年2月9日開始,俄內務部警察曾持續不斷地拉走俄羅斯艾米拉貿易市場內的華商貨物,2月12日拉貨事件達到高潮,使中國商人遭受巨大經濟損失。理由也是該批中國貨無合法的報關手續。

除了這幾起重大事件之外,從2001年8月到2002年1月之間,俄羅斯稅務警察查扣了價值近3億元人民幣的中國鞋類產品。

格林伍德項目

格林伍德項目將是中國在俄羅斯及東歐地區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功能最全的中國品牌商品交易平台,定位為高品質中國商品批發中心,具備商品流通、展示推介、功能服務、投資促進等功能,以先進的行銷手段提高中國商品在俄聯邦的市場份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