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胸藪鶥

灰胸藪鶥

灰胸藪鶥(學名:Liocichla omeiensis),是畫眉科藪鶥屬的一種,為中國大陸的特有種。全球活動範圍約為8,200平方千米。該物種的保護狀況被評為易危。

基本信息

體型

體重♂29-34g,♀28-34g;體長♂170-203mm,♀154-185mm;嘴峰♂11-13mm,♀11-13mm;♂71-76mm,♀70-78mm;♂78-89mm,♀78-82mm;跗蹠♂30-34mm,♀28-31mm。

食性

主要以昆蟲和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

生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2300m以下的常綠闊葉林、次生林、竹林和林緣灌叢中,常在林下灌叢中或地上活動或覓食。

物種特徵

額橘黃色,頭頂至枕青灰色具白色羽軸紋,眉紋橘黃色,從額基直達頸側。頰和耳羽灰色或橄欖灰色,後頸橘黃色,其餘上體灰橄欖色或灰橄欖黃色,方尾、橄欖綠色,外側尾羽橄欖褐色,所有尾羽均具黑色橫斑,尤以中央一對尾羽橫斑最為顯著,到外側尾羽橫斑逐漸變得模糊和不清晰,尾羽尖端赤紅色,外側兩枚尾羽尖端黃色。兩翅覆羽與背同色。飛羽黑色,外側1-2枚初級飛羽外翈邊緣黃色,從第三枚初級飛羽開始外翈邊緣基部赤紅色,遠端邊緣黃色,次級飛羽外翈基部黃綠色,中段羽緣亦為黃綠色,而端部羽緣赤紅色。下體灰色,腹中部橄欖黃色,下覆羽黑色,羽緣黃色,羽端赤紅色。雌鳥和雄鳥大致相似,但雄鳥翅斑和尾下覆羽端部的赤紅色在雌鳥均變為淺橙黃色,其餘與雄鳥相似。嘴、褐色或棕褐色。
體型略小的(17厘米)的藪鶥。上體灰橄欖色,下體側灰色。、眉紋及頸側橄欖黃色。具明顯的橙色翼斑,初級飛羽及三級飛羽黑色,羽緣黃色。方形的尾橄欖色而帶黑色橫斑,尾端紅色。外側尾羽羽緣黃色,尾端偏紅。臀近黑,羽尖橘黃。雌鳥的尾及翼羽無紅色羽緣。虹膜-褐色;嘴-褐色;腳-褐色。
叫聲:響亮清晰。

野外鑑別特徵

小型鳥類,體長15-20cm。頭頂灰色,前額和眉紋、後頸和頸側橘黃色,耳羽和下體灰色,中黃色。上體灰橄欖黃色,飛羽黑色具紅色和黃色翅斑。尾橄欖褐色具黑色橫斑和紅色端斑,尾下覆羽黑色具紅色端斑。特徵極為明顯,野外容易識別。

分布

分布範圍:中國中西部特有種。
分布狀況: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偶見於四川南部及雲南東北部海拔1000~2400米有限的山區森林。(四川中西部天全、雅安峨眉、馬邊、峨邊屏山二郎山一帶)。

習性

懼生,隱匿於常綠山地林、林緣及次生林的稠密林下植被。

種群與保護

灰胸藪鶥是中國特產鳥類,分布區域狹窄,種群數量稀少,不常見,是一種珍稀瀕危鳥類,瀕危原因可能是被人捕捉進行鳥類貿易,被捕鳥的數量記錄驚人。目前已被列入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 (IUCN) 世界瀕危生物物種紅皮書和鳥類生活國際 (Bird Life International) 全球瀕危鳥類名錄。四川省亦將它列入了該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