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據資料顯示,該村轄13個村民小組。農戶434戶,鄉村人口1765人,其中農業人口1765人,勞動力69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21人。全村國土面積13.13平方公里,海拔1,560.00米,年平均氣溫18.60 ℃,年降水量1080.00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玉米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務工為主。
自然資源
資料顯示,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42.80畝(其中:田1,091.00 畝,地1,151.80畝),人均耕地1.27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3,7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8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8畝,主要種植花椒、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8.00畝,其中養殖面積 28.00畝;草地1,010.00畝;荒山荒地1,940.00畝,其他面積780.00畝。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217戶通自來水,有62戶飲用井水,有14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有399戶通電,有27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74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7戶。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1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2.00公里。全村擁有機車 5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65.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6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72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95戶;全村有1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1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4所,校舍建築面積2,000.00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距離鄉中學12.00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6人,其中小學生130人,中學生76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 1 個。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12.8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0.50萬元,占總收入的70。7%;畜牧業收入43.30萬元,占總收入的2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135頭,肉牛124頭);漁業收入2.70萬元,占總收入的0。9%;第二、三產業收入16.30萬元,占總收入的7.6%;工資性收入50.20萬元,占總收入的23.6%。農民人均純收入65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打工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0.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9人,在省內務工202人,到省外務工7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蠶桑、花椒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3.5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1%。積極發展花椒,計畫大力發展核桃、蠶桑。
人口衛生
該村人口中男性884人,女性88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僳僳族451人,彝族9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55人,參合率 60%;享受低保8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12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56 戶。村務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42.8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2,242.8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勞970.00元(勞均1.40 元)。2006年末集體總收入2.00萬元,有固定資產 15.00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人文地理
該村有傈僳族的傳統節日--闊時節,還有風景優美的雲川渡槽景區。該村境內有水電站2座;有蠶桑、核桃、花椒等產業。
發展重點
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方便,技術落後。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花椒、核桃、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