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阿房宮[歷史傳說]

中國考古工作者還在秦阿房宮前殿遺址發掘出一大片保存完整的秦代板瓦和筒瓦。這是中國首次出土保存完整的秦代宮殿鋪瓦屋頂,在考古史和建築史上均具重大學術價值。

簡介

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說法流傳了約兩千年,但最近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宮前殿遺址20萬平方米的勘探面內只發現了幾處紅燒土遺蹟。專家認為,這表明歷史上有關項羽放火焚燒阿房宮的記載是不準確的。

阿房宮“前殿”首現清晰“輪廓”

經過一年多的考古勘探與發掘,考古工作者日前基本搞清了秦阿房宮遺址“前殿”的型制、範圍和基本結構,首次向世人展現出其清晰的“輪廓”。

專家認為,這次重大發現為解開這處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建築群之一的諸多謎團提供了重要資料,具有重大學術價值。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02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建了秦阿房宮考古工作隊,對阿房宮“前殿”遺址進行考古勘探和發掘。截至目前,已經勘探約二十萬平方米,試掘面積則達一千平方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秦阿房宮聯合考古隊領隊李毓芳說,根據勘探和試掘資料,考古史上首次對阿房宮“前殿”遺址有了較準確的了解:遺址夯土台基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現存最大高度為12米;夯土層的厚度一般為5至15厘米,夯窩的直徑約5至8厘米;夯土的總面積達541020平方米。這是迄今所知中國乃至世界古代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夯土基址。由於阿房宮“前殿”遺址的東西兩端已經覆壓在村莊房屋之下,考古勘探與發掘主要集中在遺址的南北兩面。

李毓芳說,通過幾條探溝的試掘,發現‘前殿’夯土台基北邊緣由三段組成。中間一段長323米,由兩層台面構成,其中第二台面南側有夯築土牆遺蹟,牆寬15米,現殘存高度2.3米;同時,該牆南側有大量建築倒塌堆積,以板瓦和筒瓦殘片為主。東段和西段的長度,分別為286米與661米,皆有三個台面構成,夯牆南北兩側均有大量建築倒塌的瓦片堆積。

對於阿房宮“前殿”遺址南部邊緣的情況,考古工作者也勾勒了明確輪廓。南部台基除較北部為矮之外,略呈向南傾斜的坡狀,其南沿現存高度為2.8米。貼台基南邊沿還發現一條現長285米的東西向壕溝,其內出土大量漢代瓦片和三枚唐代開元通寶,當為後代所挖,或為駐軍之防禦設施。

燒秦鹹陽宮

西安文物園林局副局長、秦阿房宮考古隊副領隊孫福喜說:一年的時間裡,考古人員勘探的面積超過了20萬平方米,發掘面積也有1000平方米,但是發現的紅燒土只有少量的幾塊。如果說是大面積的火燒三個月(此為史料所載)的話,紅燒土應該遍地都是。除了紅燒土外,還應有大量的草木灰。

“項羽火燒的是秦鹹陽宮。這從後來的考古發掘中得到證實,秦鹹陽宮遺址曾發現大片的紅燒土遺蹟。阿房宮之所以沒有被燒的解釋是,阿房宮14平方公里內有六十餘處夯土基址,一些地方建成了,一些地方尚未建成,包括這個前殿是否建成也屬存疑之事。”孫福喜說。據了解,阿房宮由兩大處建築群構成,一是阿房宮前殿建築群,《史記》記載其“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另一處是上天台建築群,因其破壞嚴重,考古工作者曾對其進行過調查勘探,但未有多少重大發現。

首次出土完整秦宮鋪瓦屋頂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秦阿房宮聯合考古隊領隊李毓芳介紹,這處鋪瓦的屋頂遺蹟是在距離前殿夯土台基南壁3米處發現的。

殘留的鋪瓦及瓦片範圍東西長3.06米,南北寬3米,距地表1.04米。屋頂鋪瓦由西向東存有筒瓦6行、板瓦5行。筒瓦通長為46至54厘米,厚1.2至2厘米;板瓦通長58至62厘米,寬44至51厘米,瓦厚1至1.8厘米。這些成行、平鋪的筒瓦與板瓦均為秦瓦,其中板瓦是目前所見最大的。

在這處鋪瓦的屋頂遺蹟之北,是一片凌亂的從屋頂倒塌下來堆積在一起的碎瓦片,其中還發現有少量的漢代筒瓦。李毓芳說:“從整體情況看,這兒是一座獨立於前殿建築之南的附屬建築。因其屋頂所用板瓦和筒瓦以秦瓦為主,兼有少量漢瓦,故而該房屋建築應為秦代建築,漢代沿用並有修繕。”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白雲翔說,該屋頂建築鋪瓦完整,是秦阿房宮的重大發現,也是秦代考古的重要發現之一,在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史上也非常罕見。雖然中國在世界上最早使用瓦這一建築材料,但是完整保存下來的不多,這對研究當時的屋面鋪裝等建築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為給阿房宮遺址保護提供全面準確的科學依據,2002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建了秦阿房宮考古工作隊。為進一步了解這處屋頂鋪瓦為何保存如此完整,考古工作者已經對秦瓦及其周圍環境進行取樣研究,以便給出科學解釋。

新聞背景

秦阿房宮是秦王朝擬建的政令中心,宮殿建築群規模宏大。它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以西13公里處,與秦都鹹陽隔渭河相望。西漢時,阿房宮遺址被劃入上林苑範圍內進行宮苑建築。因其東、北、西三面有厚重的宮牆,史稱“阿城”。阿房宮因地勢高歷代多為駐軍之地,宋代以後逐步夷為農田。1961年,阿房宮遺址被中國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房故事

有人說被當地的村民挖掉了,有人說被項羽一把火燒盡了,也有人說是《史記》記載錯了,還有人說阿房宮根本就不存在——

世界上只有很少的幾個地方擁有超過3000年的繁華,西安就是其中之一。生長在這裡的人也許並不知道,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曾經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華美的宮殿。20世紀初,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建的阿房宮考古隊來到西安古城。這次,由權威考古專家組成的工作隊,就是為了要尋找被累累黃土塵封了兩千多年的阿房宮……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是很多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句子。所以,考古隊此次西行的意圖非常明確,就是要找到那一片被大火焚毀的宮殿遺蹟。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陝西省考古工作者的建議,考古隊順利地找到了傳說中阿房宮前殿的遺址,但接下來,挖掘的結果卻出乎人們的意料……

是不是項羽燒的阿房宮?

會不會因為2000多年過去了,無數次風霜雨雪的侵襲,已經把大火留下的痕跡抹去了呢?

為了更確切地了解被焚毀的遺址究竟是什麼樣子,阿房宮考古隊來到了漢代長樂宮的遺址,這裡曾經是漢朝首都長安城中最為華美的宮殿之一,是漢武帝母親的居所,相傳2000多年前,長袖善舞的阿嬌就在這裡遇到了年輕的漢武帝劉徹成就了“金屋藏嬌”這樣一段流傳千載的風流韻事。然而,東漢末年,長樂宮也和漢代其他宮殿一樣,逃不過被焚毀的命運,2000多年過去了,火燒過的痕跡仍然歷歷在目。

阿房宮考古隊的隊員張劍峰把兩處遺址做過仔細的比較之後,心中越來越忐忑不安,因為在他看來,阿房宮一點也不像是經歷過一場大火的樣子。

如果同樣是被燒毀,這兩座年代相差並不遙遠的建築為什麼看起來如此的不同呢?張慶峰在漢代宮殿中徘徊著,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卻不敢說出口來。

阿房宮被項羽燒毀,這個故事在中國已經流傳了2000年,被無數的文人墨客引用為典故,在考古界也似乎是一個約定俗成的事情,所以儘管當時幾乎每個阿房宮考古隊的成員心中都有相同的念頭———阿房宮沒燒!可是沒有一個敢說出口來。

是不是由於挖掘的地方太少了,而且剛好錯過了阿房宮被燒的那一部分?幾百個日子過去了,找不到焚燒過的痕跡,領隊李毓芳開始心焦,就像2000多年前的那場大火燒在她的心裡。

經過反覆考慮之後,李毓芳決定改進方法,用大面積密探來證實這片土地究竟有沒有遭遇大火,因為這種方法可以很快的探查到地面以下數十公分的情況。為了尋找那場2000多年前的火災,阿房宮考古隊在遺址範圍內每一平方米內打了5個探測孔,然而結果還是令他們失望了。這個時候李毓芳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她認為掀開謎底,說出真相的時候到了。

“阿房宮根本就沒有燒過”,2000年來人們相信的傳說其實是一種誤會,這一論點剛提出就引發了中國考古界的爭論,有人毫不客氣地指出:是不是你們把地點搞錯了,挖了半天根本就不是阿房宮?

會不會是《史記》記載錯了?

考古隊員孫宏福認為根據史書記載:為了修建阿房宮,秦始皇曾經請來無數的巫師,尋找了鹹陽附近的風水寶地,最後他認為在周朝兩個都城之間的地方最為合適。根據前人所做的工作和阿房宮考古隊這一次的親身經歷,考古隊認為目前的發掘地是惟一的可能。

儘管考古隊自認為證據確鑿,但他們還是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原因很簡單,因為有些學者認為,如果承認阿房宮沒有被燒過,那么就是《史記》錯了。千百年來《史記》一直被人們認為是研究古歷史的最佳典籍,甚至有些人認為推翻《史記》就等於動搖了中國的古代史。對此,孫宏福認為該動就得動。

孫宏福回憶,十幾年前人們破譯殷商歷史的時候,也碰到過相似的情況,據《史記》記載,殘暴的殷商擁有近千年的統治,這使他成為歷史上最長壽的王朝。然而根據人們的考古發現,商滅亡的時代比司馬遷所記述的早得多,這其中的謬誤足足有500多年,這一次在阿房宮的問題上,《史記》會不會也發生了錯誤呢?

與其他史書一樣,司馬遷也是希望達到借古諷今的效果,處於這個目的,他會不會虛構了2000年前的那場大火呢?

經過仔細分析史料,孫宏福為《史記》中“燒火秦宮,三月不滅”的句子找到了一個合理的解釋,為了驗證孫宏福的說法,張劍峰專程去了一趟鹹陽,在鹹陽清理出的堆積物中,他明明白白地看到了大火的痕跡。

看到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說的那場大火真的發生在鹹陽,那么又是誰把這場火災移到了阿房宮?或者說2000多年曾經有過兩場大火?

明確地指出阿房宮被大火焚毀過,最著名的人要算是唐代的大詩人杜牧,直到今天還有些學者以他的《阿房宮賦》為依據,堅持說李毓芳的結論有誤。

但僅僅以杜牧是個文學家為理由,否定考古隊的觀點是不足以服眾的。

是不是燒過的阿房宮被村民挖掉了?

2003年底,阿房宮考古隊在阿房宮的北牆上發現了大量的碎瓦,這讓李毓芳頗為振奮。大量的漢代瓦片是從哪兒來的呢?為什麼會出現在秦代的建築上呢?

難道阿房宮一直沿用到漢代嗎?這個可能讓專家們興奮起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西安考古所的專家們都說阿房宮沒燒,信息傳開,十里八村的鄉親們對阿房宮又有了新的興趣,他們說這楚霸王項羽為什麼放過了阿房宮?這裡面一定有著什麼奇事兒?一時間,阿房宮一帶比2000多年前還要熱鬧。

讓人費解的是項羽為什麼要放過阿房宮?就連考古隊的專家們也百思不得其解。既然他已經燒掉了鹹陽宮,兵馬俑等秦代瑰寶,又為什麼在阿房宮這兒高抬貴手呢?正在李毓芳為2000多年前那位古人絞盡腦汁的時候,那些來看熱鬧的農民卻為她提供了一條線索,81歲的楊懷山老人回憶說,他記得70年代的時候,附近幾個村子曾經在這片遺址附近動過土,會不會是那時候他們無意中把燒過的那層阿房宮挖掉了。

楊懷山老人所說的事情在當地叫做“大會戰”,那時候幾個村子甚至幾個鄉的村民集合起來,挖土填莊子。如果這片阿房宮前殿遺址在當時被挖去了2米多深,那么一切都沒有了。但從這裸露在外的阿房宮城牆,考古隊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時代的地層,秦代在下,漢代在上,農民怎么可能繞開上面的地層只挖去了下層的約20萬平方米的一大片黃土呢?

領隊李毓芳拋出爆炸性的觀點——阿房宮根本就沒有建到2004年初的時候,“阿房宮沒有燒過”終於成了考古界的一個結論,這時,幾乎每天都有成群的老鄉到現場來看,都有人問,挖出什麼寶貝沒有?因為歷史上很多文人都描繪過阿房宮藏寶。相傳秦滅六國,統一中原之後,把六國收藏的寶貝都搬到了阿房宮。一時間,阿房宮的寶貝何時出土成了當地人們最愛聊的話題。就在這個時候,考古隊的領隊李毓芳又拋出一個爆炸性的觀點———阿房宮根本沒有建。這讓等著看寶貝的老鄉們大失所望,也使整個考古界大為吃驚。

當我們對“項羽燒沒燒阿房宮”論戰不休時,其實一個最根本的問題被忽略

那如詩幻般的阿房宮,真的有過嗎?

阿房宮傳說兩千年,憑什麼斷定它的存在?

阿房宮存在與否的鐵證只能是當時的文字記述或實物。然而,阿房宮考古隊的領隊李毓芳坦言,迄今沒發現任何這樣的史物實證。如果宮殿建成,無論怎樣焚毀,都應像秦鹹陽宮遺址那樣,有一米多厚的瓦礫堆積遺存,而阿房宮遺址沒有。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所長劉慶柱:如果宮殿建成,金銀財寶會被洗劫,可怎么連一個破碗片都不見呢?

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所長孫福喜:《史記》記載得很清楚:秦二世即位時,阿房宮“室堂未就”,因始皇“崩”,便停工,將70萬勞力全趕去修秦陵。等到這年四月“復作阿房宮”,七月陳勝吳廣就反了。前後就這么點時間,顯然建不成阿房宮。

在歷史之中,阿房宮沒有建成,更沒有被燒毀過,它只是秦始皇一個未盡的夢想,它那過分的美麗與奢華加劇了秦王朝的噩運,這使它成為一座罵名昭著的宮殿,秦之後,近兩千年中國歷代君王再也沒有興起相似念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