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2.75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16 ℃,年降水量1400 毫米。全村耕地面積965.17 畝,人均耕地0.29畝,林地302.4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90.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96元。該社區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65.17 畝(其中:田709.06 畝,地 256.11 畝),人均耕地 0.29 畝,主要種植 蔬菜、稻穀 等作物;擁有林地 302.4 畝,其他面積 2857.43 畝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849戶通自來水,有849戶通電,有77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71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8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290 戶。該村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20 輛,拖拉機 34 輛,機車 500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65.17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82.5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15 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278 ;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 戶。全村有 1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3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1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1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3 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7戶居住在磚混結構住房,69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90.4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793.16萬元,畜牧業收入 187.99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3758頭,肉牛 27 頭,);第二、三產業收入 703.64萬元,工資性收入167.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9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其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67.4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00人在省內務工60人,到省外務工40人。
人口衛生
該社區現有農戶849戶,共有人口4512人,其中男性2207人,女性2305人。其中農業人口 3314人,勞動力2100人。以漢族為主,漢族4490人,少數民族22人(其中回族17人,傣族4人,其它民族1人)。人口按教育程度,大專以上934人、中學3528人、國小36人。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17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62人,享受低保353人、五保戶7戶。居民的醫療主要依靠社區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200 平方米,有醫生 4 人,該社區距離鎮衛生院 5 公里。建有社區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人畜混居的農戶5戶。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 14385.6 平方米,擁有教師 18人,在校學生367人,距離鎮中學0.5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80 人,其中小學生370人,中學生110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4個,下設 4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24人,少數民族黨員4人,其中男黨員91人、女黨員33人。該村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00人。
村務公開
到2015年底,該社區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6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65.1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65.42萬元,有固定資產70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48.9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居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特色產業
該社區的主要產業為農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5年主產業銷售總收入1757.21萬元, 該社區目前正在發展蔬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農業產業。 全社區有525戶通自來水,有52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25戶,有525戶通有線電視,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25戶。全社區外出務工收入180.7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0人 ,在省內務工75人,到省外務75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137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第二三產業等為主。
發展重點
火山社區居民委員會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上綺羅社區近年來雖然蔬菜產業有所發展,種植面積也有所增加,但沒有形成產業化、規模化,蔬菜的品種、品質和產量還難與大市場相抗衡。同時,民眾小農經濟意識還存在、科技含量低、產品品質差、種植規模小、銷售渠道窄、市場占有率不高、農產品深加工規模小、無保鮮能力等突出問題。 表現在:一是基礎設施差,農田水利設施未全面完善,上綺羅社區轄區內共有機耕路7條,機耕溝15條,1994年和1997年政府分別對3條機耕路和4條機耕溝進行了路基支砌和防滲工程,2015年9月總投資335.35萬元的“騰越鎮商品蔬菜生產基地”項目竣工驗收,此工程對二號機耕路進行了水泥路面硬化,對二號機耕路兩旁的109畝竹大棚改造為鋼架大棚,目前還有3條機耕路和9條機耕溝急需進行路基支砌、路面硬化和防滲工程,沒有必須的冷庫儲存等設施,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的設備和技術落後;二是農民對科學技術的套用不夠廣泛對無公害蔬菜產品的市場準入認識不夠,生產無公害蔬菜經驗不足,對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掌握不夠,對生產和市場的關係認識不到位,有些盲目生產,與消費者需求不相適應;三是缺少蔬菜龍頭企業的帶動,行銷網路尚未形成,科技含量和組織化管理程度低,產業鏈短,品牌效應不突出;四是缺乏發展生產資金,棚建改造困難,檢驗監測體系、市場服務體系、行政和科技服務體系尚未健全,綺羅綜合農貿市場建設規模小,設施功能不完善,嚴重製約著蔬菜產業的發展;四是投入850萬元的綺羅綜合農貿市場二期二程於2015年年底竣工驗收,現處於待招租狀態。。
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重點做強組織、做大產業、激活商貿、做優服務。 一、做強組織,為社區經濟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上綺羅社區在發展中,首先以抓班子建設做強組織,為社區發展提供組織保障為基礎。一是積極推進思想建設,不斷提高領導班子的理論水平和政治素養:二是積極推進自身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領導班子的領導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積極推進制度建設,不斷營造團結協作的工作氛圍,形成協調順暢的溝通機制。增加整體合力和戰鬥力。四是積極推進作風建設,不斷樹立務實、開拓的良好形象,不斷改進工作作風,贏得民眾的信賴和支持。五是有計畫地把工業、農業、個私一線的骨幹進行系統培養教育,改善黨員結構,使黨的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六是不斷推進民主制度建設充分發揮三委會、居民代表大會作用,不搞一言堂。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把黨總支建設成堅強的領導核心,為社區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組織保障。 二、做大產業,不斷壯大集體經濟 一是充分發揮協會作用促進產業不斷發展。2005年5月騰越鎮蔬菜協會在火山社區成立,目前擁有會員426人,協會的成立對促進火山蔬菜的種植、加工、銷售和蔬菜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會員在種植技術和購買使用良種、農資、化肥等進行指導,將進一步推進蔬菜標準化生產。依靠協會,將提高種植戶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促進了科技推廣、提高社員素質,將分散的資金、勞動力、土地和市場有效組織起來。將促進蔬菜產業不斷發展,形成規模。二是以市場促農民不斷增收。在市場導向下將調整當地蔬菜產業結構方面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提高菜農生產積極性,使菜農收入從原來的人均16179元增加到20000元。三是以產業促集體經濟發展。蔬菜產業向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使縣城現有的其實蔬菜批發零售市場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騰越鎮城南蔬菜批發市場將承接工業品商場和城北老人民商場的蔬菜批發零售功能,填補市場空缺,有效保證城南乃至整個縣城蔬菜和農副產品供求的需要,日交易量在300噸以上,促使市場的繁榮,將為上綺羅社區集體不斷壯大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激活商貿,依託蔬菜批發市場,促進商貿的發展 2010年8月,為解決騰衝蔬菜占道經營現象,維護騰衝旅遊城市形象,經上級部門多方考察,把騰衝蔬菜批發交易市場建設項目確定在上綺羅社區內,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社區黨總支要求全社區居民要統一思想,認識此項目落戶火山社區將給社區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效益和對廣大種植戶的影響。多方籌集資金,解決土地的問題,先後貸款109萬元,建設局投資200萬元,騰越鎮政府投資40萬,於2011年3月建成占地7畝左右的蔬菜批發交易區,並投入使用。 四、承接旅遊,做優服務 上綺羅社區是騰衝的南大門,轄區內有縣城四條主大道橫穿而過,熱海路、東方路、華嚴路及保騰公路。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這給我社區居民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社區黨總支號召這幾條道路沿線居民開設賓館和餐飲服務業及開設一些旅遊產品銷售點,方便遊客選購。目前已開業賓館50餘家,每年承接遊客22萬人次,年總收入1960萬元,餐飲食館60餘家,旅遊產品銷售30餘家。為保證經濟繼續增長,社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籌,以社區現有資源為契機,促使與旅遊業配套發展的服務更上一層樓。一是利用社區警務室對轄區賓館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安全、衛生等方面巡查;二是利用騰越鎮職能技術培訓學校,每年開辦培訓班8次,對轄區內賓館、餐飲及旅遊產品銷售點的服務員進行集中培訓,通過培訓後使轄區內的賓館和餐飲及旅遊產品銷售向優質服務方發展,從而增加社區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