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醫學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研究所

研究所擁有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和較高科研水平的學術隊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講師14人,50歲以下中青年學術骨幹21人,具有博士6人,碩士16人。 研究所擁有實驗室15個,其中分子生物學實驗室4個,細胞培養室4個,免疫組化室和分子治療室各兩個,電生理實驗室、微循環實驗室、圖像分析室、免疫螢光顯微鏡室和病理技術室各一個,電子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兩個,總面積達1500平方米以上。 近幾年先後承擔、完成和參與國家級科研課題10餘項,省部級課題40餘項,廳局級課題60餘項;多渠道獲得科研經費100萬餘元,科研課題層次和研究水平居省內同類醫學院校領先水平。

濱州醫學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研究所學科始建於1974年,2000年被確定為省級教學改革試點課程、2004年被評為山東省首批精品課程,2005年被確定為校級重點學科,2006年被批准為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山東省”十一五”重點建設學科,2008年被評為濱州醫學院重點學科強化工程建設學科,2009年建立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研究所。
研究所擁有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和較高科研水平的學術隊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講師14人,50歲以下中青年學術骨幹21人,具有博士6人,碩士16人。
研究所現已形成了三個具有特色和優勢的研究方向:1、神經-免疫-內分泌與神經疾病研究方向,首次提出氯喹等對中樞神經-免疫-內分泌網路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在中樞神經疾病的防治方面可能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2、胃癌基因多態性和個性化生物標誌物研究方向,通過用基因晶片技術對胃癌相關基因進行了較為全面、大樣本的研究,對比正常胃組織、胃癌組織和轉移胃癌組織的基因表達譜,篩選出許多與胃癌生物學特性相關的基因,並通過基因分析、蛋白分析等技術,確定相應基因在胃癌發生中的作用與機制。3、微循環分子病理研究方向,在系統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通過干預微循環變化時分子水平的變化,以達到防治由此所導致的一些疾病和病變的目的,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研究所擁有實驗室15個,其中分子生物學實驗室4個,細胞培養室4個,免疫組化室和分子治療室各兩個,電生理實驗室、微循環實驗室、圖像分析室、免疫螢光顯微鏡室和病理技術室各一個,電子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兩個,總面積達1500平方米以上。1萬元以上儀器設備有200餘件,總價值1200萬元以上。
近幾年先後承擔、完成和參與國家級科研課題10餘項,省部級課題40餘項,廳局級課題60餘項;多渠道獲得科研經費100萬餘元,科研課題層次和研究水平居省內同類醫學院校領先水平。獲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廳局級科技獎勵11餘項,校級獎勵100餘項。在國內外中英文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8篇被SCI和CA收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