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院
濟公西院
濟公西院的建築風格奇特,依勢造房,體現濟公形象、個性。這是天台籍建築學家——齊康院士的力作。獲得海內外建築界的高度評價。1993年獲全國“建築師杯”優秀獎,1996年被評為浙江省風景名勝區優秀建築。濟公院由破袈裟、破帽、破鞋、破扇、酒葫蘆等一系列象形小品組成。並以遊廊相接,構思奇特,新穎,妙趣橫生,是國內首創之建築群體。
濟公東院
濟公東院位於濟公院東邊、十八盤上端三岔路口,拓展白雲洞,依山勢而建,面積1704.7平方米。其山下有葫蘆形池塘一口,月映池塘波光粼粼,有“葫塘洗月”之景。濟公東院山門朝西南而開。門口高懸“濟公東院”匾額,有門聯“活佛神奇傳世代,赤城靈秀甲東南。”山門內為門廳,柱上有一副用活潑詼諧句法撰寫的對聯:“上上彎彎彎上山門朝活佛,來來往往往來世路度凡人。”進山門,僅見一條露天樓梯,樓梯頭高外敞門上寫著“台岳南門”匾額,寓赤城山為天台山南大門之義,是濟公堂的入口處。跨進此門,金碧輝煌的濟公堂即呈現眼前。濟公堂坐北朝南,四開間,建築面積410平方米。正門懸掛“濟公堂”匾額,金光閃閃,為全國書協顧問權希軍老先生所書,筆力蒼勁,清秀瀟灑。堂前平台,中有近百平方米,視野開闊,群山歷歷在目,是月夜觀賞“葫塘洗月”的觀景台。堂門有聯:“葫塘洗月、綠樹婆娑、清夜鐘聲連廣宇,石窟迎曦、紅霞燦爛、吉晨儀禮祭高僧。”進濟公堂,迎面見一尊高3.08米,莊嚴慈祥的濟公金身坐像。像用香樟木雕成,純金妝貼,以禪宗五十世道濟禪師,明代畫像為藍本,為返樸歸真的濟公聖像。這是台灣省台北市聖壽宮諸大德所助。像上方懸“扶危濟困”匾額,旁有聯:“生疑求智眠雲悟月霞城立廟懷高士,革故鼎新行俠修心赤縣謳歌濟公。”四柱所掛兩副對聯頗富處世哲理,其一云:“奪利爭名,冠冕堂皇能幾回;霸權欺世,喬裝美善不多時。”其二云:“做人正直無私,若走歪門邪道求我何用;行事方圓有度,能否繩矩循規看你所為。”濟公像的座墩分上下兩層,上層八邊形,條石琢磨砌就,上雕刻天台山“八大景”;下層亂石疊砌,錯落有致,八脈相通;象徵活佛端坐天台,慧光照耀大千世界。濟公堂後方為白雲洞,洞高8.5米,寬27米,深10米,內供濟公佯狂度世的百態像,每尊濟公像表述一個濟公扶危濟困、懲惡揚善的小故事,發人遐思。洞上方高懸“排雲洞”、“圓覺大師”匾額,兩旁有聯:“百態三身除腐祛邪升正氣,九門一洞更新換舊勝當年。”傍倚白雲洞東西兩首,建有頗富特色的“雙聯亭”。上下三層,飛檐翹角,遊廊通聯,情趣盎然。左為“永寧亭”。以濟公出生地命名,寓永遠安寧之義;右為“心遠亭”,以濟公法名命名,含心胸高遠之意。設計者之匠心獨具,令人嘆為觀止。
主要景點
[袈裟台]
濟公西院的前山門朝東而開,名“袈裟台”。門上高懸“濟公院”匾額,兩旁有“赤城紺宇傳中外,宋代禪師曠古今”門聯。
袈裟台依山就勢建造,柱高13米,從基礎直透屋頂。台的結構酷似破袈裟,四面透風,宛若襤褸飄然,有超凡脫俗之感,構成袈裟台屋頂的椽條跟跟斜插土中,隱喻濟公精神永遠紮根天台山。屋頂與岩壁間掛有一串環狀佛珠,勾勒出一頂濟公帽輪廓,諧趣盎然。
[“破帽”]
主院形似濟公的破帽子,取名為“八蓋閣”,隱喻濟公帽法力無邊,覆蓋四面八方。當中的濟公立像,左看似笑,右看似哭,正面看則似非笑非哭,生動地再現了濟公幽默、灑脫的形象。
八蓋閣內上懸“千古聖僧”匾額,四柱兩副楹聯刻畫了濟公佯狂度世、懲惡揚善的精神。其一為:“兩隻芒鞋,到世上扶貧濟困;一把破扇,分為間正道邪風。”其二為:“不誦經,不談禪,不守齋規,專管人間不平事;無掛礙,無恐怖,無邊法力,要救天涯無辜人。”閣內欄桿連椅,可供遊人小憩。
[葫蘆齋]
整個建築形狀像一個橫放的葫蘆,在這裡吃狗肉麵,喝葫蘆酒,別有一番情趣。站在遊廊上,能看見山下有一葫蘆塘,據說就是濟公的酒葫蘆變的。順著這台階走下去,還有像濟公破鞋的只履門和形似破扇的小客房的建築。
[“只履門”]
葫蘆齋下行便是“只履門”(即後山門)。其建築形如濟公的一隻破芒鞋。山門四面敞開,頂上藤蔓纏絡,野趣盎然。上懸“桑梓飽德”匾額一塊,寓濟公行俠一生,功德圓滿。壁掛濟公畫像,衣不蔽體,只履過橋,飄逸瀟灑。畫上題詞:“帽兒破,衫兒破,兩袖清風,流水小橋,去世何妨僅只履;名兒夸,德兒夸,寸心明月,浮雲富貴,修行豈必在山門。”“松月軒”建在“只履門”門外西側,為遊客接待室。雅室數間,坐北朝南,冬暖夏涼,其結構前寬後窄,形若濟公的一把破扇子,寓濟公持扇行俠之義。周圍蒼松環抱,環境清幽。應景聯:“月與蒼松尋舊約,軒迎墨客作新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