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腫,病證名。水腫之一。以久居濕重之地區或房舍,或自從感受寒濕,濕邪浸漬肌體所致。《奇效良方》:“病水寒不得宣行,成濕腫證。脈來沉遲,色多青白,不煩不渴,小便艱少而澀,大便滑泄。”《秘傳證治要訣》:“感濕而腫者,其身雖腫,而自腰以下至腳腫,腿脹滿尤甚於身,氣或急或不急,大便或溏或不溏,但宜通利小便。”腿肢腫脹的特點是按之陷下、窅而不起。治宜健脾滲濕合昇陽法。方用防己黃芪湯、除濕湯、昇陽除濕湯、五苓散等方,方隅主張用蒼朮、厚朴、澤瀉、茵陳以治濕腫(見《醫林繩墨·臌脹》)。參見水腫條。
相關詞條
-
濕熱身腫
濕熱身腫,病證名,主要是指身腫因於濕熱滯留所致,表現為身熱目黃,小便赤澀。
-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該患者脾氣陽虛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停留而浮腫,津液不布,故口乾。便溏,舌苔脈象均符合脾氣陽虛的證候。
臨床套用 舉驗 -
陰戶濕腫
陰戶濕腫 屬陰腫範疇。 治療參見陰腫條。
拼音 概述 -
身腫
即水腫,出自《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
身腫 解釋 -
濕
濕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是shī,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又稱濕邪,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
基本字義 字形結構 詳細字義 古籍解釋 常用詞組 -
濕阻
濕阻是指濕邪阻滯中焦,運化功能減弱,以脘腹滿悶,肢體困重,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徵的外感病。古代又稱為“濕證”、“濕病”、“傷濕”。 濕阻之病,在江南、...
-
子腫
子腫,中醫病名。妊娠中晚期,孕婦出現不同程度的肢面目腫脹者稱為“子腫”。亦稱為“妊娠腫脹”。古人根據腫脹的部位、性質和程度不同,又有子腫、子氣、皺腳、脆腳等名稱。
名詞解釋 歷史沿革 病因 病機 診查要點 -
股腫
股腫,中醫病名。是指血液在深靜脈血管內發生異常凝固,從而引起靜脈阻塞、血液回流障礙的疾病。其主要表現為肢體腫脹、疼痛、局部皮溫升高和淺靜脈怒張四大症狀,...
名詞解釋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病因 病機 診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