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濁大計畫全名為“台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自然史與文化史科際研究計畫”,這是由中央研究院、國立台灣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共同合作的研究計畫,計畫的主要目的是對濁水溪、大肚溪流域進行古今的人地關係研究,自1972年開始實施,至1976年結束,由張光直先生主持,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和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資助,這個計畫重要的意義在於將科際合作和生態研究的概念帶進了台灣考古學,使得台灣的考古可以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濁大計畫成果
由張光直先生主持,中美共同出資合作,進行為期四年的「台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自然史與文化史科際研究計畫」,簡稱「濁大計畫」。這個計畫聯合了考古、民族、地理、地質、土壤、動物、植物共七個學科,調查研究濁水溪及大肚溪流域的古今人地關係。這個計畫為台灣中部地區史前文化的年代及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也引進了新一輩的考古學者投入台灣考古的工作,自此之後,考古學在台灣的研究方向逐漸由中國大陸地區轉變為台灣地區。相關人物
人物簡介
張光直(1931— 2001),原籍台灣,為台灣新文學健將張我軍哲嗣,1954年畢業於台灣大學考古人![張光直](/img/5/0e8/nBnauM3X3EDMwgzNxITM4AzN2ITM5ATO4YzMwADMwAzMxAzLyE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學術成就
一、開創聚落考古(settlement archaeology)的研究,自1970年代在蔚為風潮;二、將當代文化人類學及考古學的理論以及方法套用在中國考古學領域,代表作《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 (1986年,中譯 《古代中國考古》) 一書迄今仍為涵蓋面最廣泛且討論最深入的中國考古學專著。
著作
《古代中國考古學》《中國青銅時代》、《中國青銅時代》(二集)、《考古學專題六講》、![中國青銅時代](/img/9/17b/nBnauM3XwMDN0IzM2QDM3IDOzITMykDM5IzMwADMwAzMxAzL0A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