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哪吒廟(葡萄牙文:Templo de Na Tcha, junto as Ruinas de S. Paulo)住於澳門大三巴牌坊右側,聖方濟各斜巷與茨林圍交界,為澳門現存兩座哪吒廟之一。大三巴哪吒廟常被視為澳門中西文化和恰相處之象徵,2005年成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其門前是另一文物舊城牆遺址。創建於1888年,改建於清光緒廿七年(1901年),政府也於1995年及2000年曾經維修此廟,即是清洗及修補廟頂、粉飾牆壁及裝飾物,更換部分朽壞木構件。建廟前,澳門瘟疫流行,死人無數,該區坊眾以本區並無神廟壓邪,乃與柿山坊眾商議,擬請柿山之哪吒神來大三巴,建廟奉祀,但遭反對,屢洽不果,於是自行建廟。目前,該景點已經成為到澳門旅遊的旅客必經之地。
建築描述
哪吒廟與大三巴牌坊同在一山坡上,依附在舊城牆一側,建築深8.4米,寬4.51米,為兩進式建築,但中間沒有天井,是傳統中式廟宇中較罕見的例子。建築主要由相連的門廳及正殿組成,正殿進深5 米,四面牆體均以青磚築建而成,青磚表面抹灰並重新劃上磚線,屋頂為傳統硬山式,正脊高5 米,檐口高3 米多,整體主要以灰色為主,除山牆上有少許草尾點綴外,一般不作裝飾。正殿入口前是哪吒廟之門廳,它是一歇山式建築,由於缺少了天井這過渡空間,其部分屋頂重疊於正殿屋頂上。門廳三周不砌牆,祗以黑色木欄柵圍繞。整個屋頂之重量,由正面兩條石立柱及插入正殿山牆之木樑承托,建築正脊有鰲魚及寶珠襯托,垂脊呈飛檐狀。建築整體裝飾簡約,即使裝飾最多的地方,也祗是位於兩重疊屋頂間之空間裡,整體風格內斂平實。
哪吒廟與周圍建築相比,像一個建築小品,它不和舊城牆及大三巴牌坊競爭墩厚和雄偉,而是通過簡單裝飾材料以不同的虛實對比手法,體現其輕巧別致的形象。
與咫尺之遙的大三巴相比,哪吒廟少了幾分雄偉;與媽祖廟相比,哪吒廟似乎又少了幾分輝煌。即便如此,我在5月到訪哪吒廟,卻不能不讚嘆它的妙處。
哪吒廟與大三巴牌坊相毗鄰,本身就是一妙。一個是東方的,一個是西方的;一個是內斂的,一個是張揚的。只有在澳門,你才能看到這樣的融洽。就像是正宗的葡國餐廳會緊挨著雲吞麵館;就像中式大宅會有耀眼的只有在教堂里才能看到的彩色玻璃;就像主教教堂旁邊的民居里供著的“天官”。每一種文化都在彰顯著自己的特色,每一種文化又都在影響著另一種文化。
哪吒廟的簡約別致,也是一妙。兩進式的建築,中間沒有天井,是傳統中式廟宇中不常見的。整座廟宇極為樸素,主要由相連的門廳及正殿組成,正殿進深5米,四面牆體均以青磚築建而成,絕少裝飾。正殿入口前是門廳,三周不砌牆,只以黑色木柵欄圍繞。門前有石刻長聯云:“何者是前身漫向太虛尋自我;吾神原真道敢生多事感斯民”。沒有金碧輝煌的震撼,卻是樸素的沁人心脾。廟雖小,然香火鼎盛。來到這裡的人們,無論是遊客還是信眾,都會擎一柱香,訴說心中最樸素的願望,或祈禱家庭和美,或祈禱父母安康,或祈禱子女事業有成,一個個願望隨冉冉煙霧升騰。
哪吒廟的純淨古樸,自然是一妙。哪吒廟裡總是安安靜靜的,既不聞鐘鼓聲,又不見誦經人,與其說是一座廟宇,倒更像一個可以沉澱心靈的地方。在這裡,你的心也會靜下來,把一切世間憂煩拋舍。哪吒廟值理會的會長葉達先生介紹說,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日,也就是哪吒聖誕日的這一天,會有一個盛大的哪吒出遊活動。這一天,哪吒神像會被請到一頂金色的轎鑾中,沿澳門的主要街道巡遊祈福,整個過程始終按照百年前的傳統方式進行。在澳門,這是跟天主教的聖母巡遊一樣隆重的事情。除了出遊,還有祈福法會和神功戲等活動,慶祝哪吒聖誕前後要持續一個星期。
哪吒廟雖小,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更是一妙。哪吒自17世紀後期開始受澳門居民供奉,是極具地方色彩的民間信仰。“一座百餘年的廟是不足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的是它體現了兩種文化、兩種宗教的相互尊重與共存,保存了傳統的廟會文化,也展現了澳門社會的社團文化和街坊文化。”葉會長認為,是文化內涵讓哪吒廟有了持久的生命力,所以保護世界遺產不僅僅是要保留下古老的建築,更重要的是要留下與之共存的傳統文化的魂。
除了哪吒出遊,每年春節前後,哪吒廟前也很熱鬧。周圍的街坊們會聚在一起“吃盆菜”,希望來年能身體健康。那時的歡聲笑語、杯盞交錯已經成了澳門的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