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鷸

澤鷸

澤鷸,鴴形目,鷸科。全長約23cm。上體灰褐色,腰及下背白色,尾羽上有黑褐色橫斑。前頸和胸有黑褐色細縱紋,額白。下體白色。嘴黑色,腳偏綠色。棲息於河流岸邊河灘或沼澤草地,以小型脊椎動物為食。繁殖期5~7月,在地面乾燥處營巢,每窩產卵4枚。雌雄共同孵卵。在內蒙古東北部繁殖,遷徙途經華東沿海、海南及台灣,偶爾經過我國中部地區。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澤鷸澤鷸

中文名:澤鷸
拉丁名:Tringa stagnatilis
英文名:Marsh Sandpiper
鴴形目<<<鷸科
叫聲:起飛時作低柔的顫音trrrt。
分布範圍:繁殖由土耳其至中東、中亞至蒙古;越冬在非洲沿海、印度、東南亞、馬來西亞至澳大利亞。
分布狀況:繁殖於新疆西部天山及喀什地區及內蒙古境內黃河拐彎處以北;遷徙經中國全境,少量鳥在台灣、廣東及香港沿海越冬。
習性:喜沿海泥灘及沙灘,與其他涉禽尤其是蒙古沙鴴混群。

物種特徵

(圖)澤鷸澤鷸

中等體型(23厘米)纖細型鷸類。額白,嘴黑而細直,腿長而偏綠色。兩翼及尾近黑,眉紋較淺。上體灰褐,腰及下背白色,下體白。與青腳鷸區別在體型較小,額部色淺,腿相應地長且細,嘴較細而直。 虹膜-褐色;嘴-黑色;腳-偏綠。

叫聲

叫聲為重複的tu-ee-u。冬季常聞重複的kiu聲,似青腳鷸,但調高;被趕時發出重複的yup-yup-yup。

分布範圍

繁殖於古北界;冬季南遷至非洲、南亞及東南亞並遠及澳大利亞紐西蘭

分布狀況

繁殖在內蒙古東北部呼倫池地區。遷徙經過華東沿海、海南島及台灣。偶爾經過中國中部。

習性

喜湖泊、鹽田、沼澤地、池塘並偶爾至沿海灘涂。通常單只或兩三成群,但冬季可結成大群。甚羞怯。

食物

以小型脊椎動物為食。

繁殖

繁殖期5~7月,在地面乾燥處營巢,每窩產卵4枚。雌雄共同孵卵。

保護情況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