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刀山”雖不到百年歷史,但其陣容和表演形式,在古人的基礎上,技高一籌,充分顯示堡城村人民民眾的膽量和聰慧。
歷史淵源
堡城“刀山”創建於1933年,由堡城村村民焦劉寶、焦彩茂二位老藝人創建。兩位老人欣賞外村“扶老桿”這一民間雜技後,認為單桿表演單調、不懸,心生改進之念頭,恰逢焦彩茂六十大壽,幾位老人在飯菜未上來之前,用飯筷綑紮試製,一致認為更應增加其懸、奇、高、利、險、美幾大色彩格調。一九三四年正月逢堡城村廟會期間,而定得正月二十三日第一次扶起了史無前例的雙桿“刀山”。
基本內容
“刀山”是用幾節木棍綑紮而成,搭20多米高桿梯,以鍘刀為格,6名勇士“上刀山”,並在刀與刀之間的空當鑽身而過,隨即在桿上表演鳳凰展翅、雙展單展、真假腳面、側身摘星、猴子望月、空走四門、蠍子編尾、單臂溜梢棍、倒身鑽席筒,單腳撿糧、倒立桿頂等。
基本特徵
1、懸,以砂瓢做底坐,承受兩噸之重,上有雙十字木椽,架於高空,為獻藝提供表演空間。
2、高,方可形容欲刺青天,無風可擺動一米左右。
3、利,利可吹髮即斷,鍘刀銳利,明光閃閃。
4、奇,奇以雙桿用鍘刀刃相連。以獨桿難度大百倍。
5、險,獻藝者從鍘刀空間中鑽穿而上,且高空獻藝難度相當大,非等閒之輩所能及。
6、美,雙桿豎起、威風凜凜、柏枝纏身、漂亮無比、雙面紅旗迎風招展,四串鈴鐺,響聲不斷、六人登上、各顯奇能、絕技絕藝,盡收眼底。
主要價值
一、歷史研究價值:
“刀山”由“扶老桿”演變而來,“扶老桿”是古代一種比武形式,“刀山”雖不到百年歷史,但其陣容和表演形式,在古人基礎上,技高一籌,充分顯示出堡城村人民民眾的膽量和聰慧。
二、藝術欣賞價值:
“刀山”集雜技、武術、舞蹈為一體,獻藝者大多乃英勇無畏膽量過人的年輕人,在表演過程中不但舞姿優美,而且驚心動魄、扣人心弦,使人提心弔膽,卻又賞心悅目。
三、民俗學研究價值:
從每屆的“上刀山”來看,都有民間的“迎神、敬神、送神”之體現,是民俗活動的一種方式,既豐富了民俗禮儀和祭祀活動內容,又對研究古代勞動人民對藝術的渴求和嚮往提供了寶貴資料。
製品作品
碌楱2個、柱子頭2個、砂瓢2個、木椽40根、拉繩240米、麻繩800米左右、鍘刀24把、方桌1張、蘆席1張、麻辮1根、梢棍1根、笤帚、簸箕各一個、棗木棍4根、銅鈴4串、燈籠4頂、馬鑼1面、紅旗2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