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古城

潯陽古城

潯陽古城,又名潯陽城 ,史稱潯陽、柴桑、江州,即今江西省九江市 。位於江西省最北部,長江黃金水道與京九鐵路交匯處,曾是中國“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以風光秀麗、旅遊勝地和商賈雲集而著稱於世。城內旅遊資源豐富,集名樓、名湖、名人為一體,吸引海內外遊客接踵而至,帶動旅遊、貿易、娛樂、餐飲、旅棧、倉儲、運輸、信息等業的迅猛發展。景點包括春江琵琶,甘棠煙水,塔影鎖江,潯陽名樓,淨土祖廟,美孚洋樓,傳奇浪井、濂溪古墓等 。

古城介紹

潯陽古城 潯陽古城

潯陽古城,又名潯陽城 ,史稱潯陽、柴桑、江州,即今江西省九江市 。位於江西省最北部,長江黃金水道與京九鐵路交匯處,曾是中國“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以風光秀麗、旅遊勝地和商賈雲集而著稱於世。城內旅遊資源豐富,集名樓、名湖、名人為一體,吸引海內外遊客接踵而至,帶動旅遊、貿易、娛樂、餐飲、旅棧、倉儲、運輸、信息等業的迅猛發展。景點包括春江琵琶,甘棠煙水,塔影鎖江,潯陽名樓,淨土祖廟,美孚洋樓,傳奇浪井、濂溪古墓等 。

古城景色

琵琶亭

潯陽古城 潯陽古城


唐開元十一年(公元816年)秋的一個夜晚,因“越職言事”而被貶為江州司馬的白居易,送客潯陽江頭,忽從一船里傳出琵琶聲,那樂聲淒婉哀怨,如泣如訴,牽動著詩人的情思。原來是一位歌女,便請過船來,邀彈數曲。在交談中,詩人得知歌女的悲慘身世,聯想到自己宦途坎坷的遭遇,不禁淚濕青衫,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寫下千古絕唱《琵琶行》。

白居易離開潯陽後,人們在他當年送客處興建一亭,名琵琶亭,以資紀念。自此,名人雅士、文人墨客紛至沓來,登亭懷古,留下了數以千計的詩文佳作,琵琶亭因此被譽為“天下古今一大名勝”。但人世滄桑,琵琶亭屢興屢廢,最後一次厄運是清鹹豐三年(1853年),敗於兵火,蕩然無存。

琵琶亭坐落在九江長江大橋南,臨江而建,是一座具有中國古典建築風格的園林建築。

煙水亭

潯陽古城 潯陽古城

煙水亭位於九江市長江南岸的甘棠湖中,相傳為三國時名將周瑜的點將台故址。唐時,江州司馬白居易曾蕩舟至此眺望湖光山色,感興賦詩。北宋時,理學家周敦頤見此島狀如月,遂名“浸月”。後人在島上建“浸月亭”,寓景於白居易《琵琶行》詩中“別時茫茫江浸月”的詩意,也寄託了後人對白居易、周敦頤兩位賢人的懷念。後來,周敦頤的兒子周壽從湖南來到江州為父守墓,見甘棠湖一帶“山頭不溝薄蘢煙”,遂在湖堤建一亭,名為煙水亭。明嘉靖年間,兩亭俱廢。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九江關督黃騰春於浸月亭故址重建煙水亭,這就是現今煙水亭的由來。明清時期煙水亭建築屢建屢廢,清同治七年(1868)由僧人古懷募捐重建。至清光緒間,煙水亭建築才形成現規模。建國後逐年保養維修,並建九曲橋通向湖岸。

煙水亭是歷代文人騷客宴遊之地。亭內有風格各異的楹聯匾額,文景交融,雅趣盎然。舊時,煙水亭是本城民眾祭祀先賢的香火之居。五賢閣內紀念的五位賢士和賢吏是:田園詩人陶淵明、江州刺史李渤、江州司馬白居易、宋、明理學大師周敦頤、王陽明。現煙水亭各廳室已改作九江文物陳列室,在這裡可以看到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土文物。

據府志記載,“八洞神仙”之一的呂洞賓,曾當過潯陽縣令,為九江人辦過不少好事。純陽殿中的呂洞賓塑像早已毀於兵燹,殿後留下一塊相傳呂道人親書的“壽”字碑。斗大的“壽”字,一筆九轉,寓意“九轉成丹”。字型蒼古,初看是個“壽”字,細看則為“丹”字。據說這塊似“壽”似“丹”的字碑,寄寓了呂洞賓對九江百姓人壽年豐的美好祝願。

浸月島(周瑜點將台)

潯陽古城 潯陽古城

相傳浸月島又是東吳水軍都督周瑜的點將台。東漢未,柴桑為東吳屬地,吳主孫權的行宮就設於此處。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領83萬人馬浩蕩南下,追趕劉備,虎視東吳。孫權封周瑜為大都督,命令他率領水軍在甘棠湖中日夜操練,迎擊曹軍。當年,湖上戰艦雲集,雄師佇列。雄才大略的周瑜在此揮師點將,聯合劉備,大敗曹兵於赤壁,在我國古代軍事史上,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範例。因此又名周瑜點將台。煙水亭內有“周瑜戰跡陳列館”,館中介紹了周瑜的生平,正中一座3米多高的周瑜塑像,攜書挎劍,再現了這位儒將的颯爽英姿。

鎖江樓

潯陽古城 潯陽古城

鎖江樓位於長江之濱,九江市東北隅,塔高35米,造就七層,青磚砌身,石鑿拱頂,宛如撐天大柱突兀江畔。此處原系一回龍磯,江岸突起躍出江面30餘米,流水至此漩轉激湍,常有行船在此處遭難。

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時任九江的知府吳秀建鎖江樓 塔於石磯上,並鑄鐵牛四條護衛,為的是鎮鎖蛟龍,消災免患。所謂鎖江樓、鎖江樓寶塔顧名思義,是為鎖住不馴服的江水。鎖江樓塔作為九江的風水寶塔,已屹立了400多年,飽經歷史的磨難和風雨的侵蝕。據載,明萬曆三十六年,九江發生了地震,鎖江樓和江岸一側的四尊鐵牛的兩尊墜入江中,而鎖江樓塔卻完好無損。清乾隆十三年,當時的官府重建了鎖江樓,並增建了看魚軒。鹹豐年間,太平軍與清軍激戰九江,鎖江樓毀於戰火,剩下的兩尊鐵牛也不知去向,唯鎖江樓塔倖存。
對鎖江樓塔殘害最深的是侵華日軍。1938年,他們逆江西上,重炮轟擊九江,鎖江樓塔多處中彈,塔體三處被擊穿,塔體歪斜,但它仍然頑強地屹立在回龍磯上。

解放以來,人民政府多次撥款維修鎖江樓塔,對瀕臨崩塌的回龍磯岸進行了護坡加固,古老的鎖江樓塔又重煥生機、活力。1987年,該塔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林寺(佛教淨土宗發源地)

潯陽古城 潯陽古城

東林寺位於九江市廬山西麓,創建於東晉太元九年(384年),創始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僧人慧遠,系佛教淨土宗發源地,是長江以南最大寺院之一。謝靈運曾在此鑿池種蓮,因此又號為“蓮社”。唐朝大中年間曾大規模重建,當時殿廂塔室累計有310餘間,規模蔚為壯觀。東林寺原是律寺,宋朝時改為禪寺。紹興年間被毀,明朝洪武年間重建,清朝順治、康熙年間皆重修過。鹹豐年間,寺宇毀圮。現存建築大多是近幾年重建的。

相傳慧遠初到廬山西麓時,選擇結廬之處,認為東林寺址在叢林之中,無法結廬。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結廬。夜夢神告:“此處幽靜,足以棲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風拔樹。翌日該地化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為建寺之材。一般寺院的主殿稱為大雄寶殿,東林寺的主殿稱“神運寶殿”。“神運”之名,由此而來。
慧遠平時交遊甚廣,但專志修行,影不出門,即使送客,也不超過寺前小溪,過溪則寺前護寺虎吼叫。有一天,慧遠與詩人陶潛、道士陸修靜談得投機,送別時竟越過小溪,護寺虎大聲吼叫,三人聞聲大笑。此即“虎溪三笑”。後慧遠將客廳改稱三笑堂。

唐代鑒真東渡扶桑的故事盡人皆知,第五次東渡時在東林寺停留,與東林寺僧人智恩志同道合,將東林寺教義傳入日本。

浪井

浪井棲落在九江市瀕臨長江的浪井巷內,井深15米左右。據晉張鑒的《潯陽記》記載:此井是西漢名將灌嬰在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領兵屯紮九江時開鑿的,故稱灌嬰井。後被沙石陰塞,東漢建安年間,孫權命人挖開,改名為“瑞井”。浪井之奇在於,“每遇江濤洶湧,人聞井有浪聲”。李白頗信此說,他在《下潯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一詩中寫道:“浪動灌嬰井,潯陽江上風。”宋代詩人蘇轍不信此說:“胡為井中泉,浪涌時驚發。”時下,浪井被修葺一新,但不知從何時起,井底已聽不到濤聲了。據說是由於江岸築堤,壘石護坡,地下通道被堵的緣故;也有的說是地下水位下降,泉水無力翻湧作浪,孰是孰非,又待識者考證。

九江古城 九江古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