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前些日子報紙有一條報導:一位多病的母親,遭到兒女的推諉、拋棄,最後訴上公堂。我覺得有必要重新提倡潮汕的尊老習俗。潮汕俗語“尊老有老當”,意思是說一個人只有年輕時尊敬老人,自己今後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老人。
老人組
《老人組》是流行於潮汕城鄉,專門為老年人組織的活動場所。在舊時,老人文化水平低的多聚集於鄉里閒間社館,文化高的多聚集於書齋,進行娛樂、休息,安度晚年。現在,間館、書齋式老人組逐漸式微,代之而起的是由鄉村組織的老人組(也稱敬老院),遍及各鄉各里。老人組通常有固定的房舍,原來多開闢於鄉村的公共祠堂里。經費自籌(多由鄉村中之企業家贊助)或由村委會撥給。老人組裡有樂器、書報和茶具,老人們可隨意使用。老人組除作為老人的休閒、娛樂場所外,還幫助村里管理市場、調解民事糾紛、倡導和協助修橋築路造公廁、造林綠化、保護文物等公益事業。有些還辦理老人保險,規定成員每人每年交納一定費用,亡故時會給其家屬一筆規定的款項,以供貧苦之家辦理喪事之用。
老人節
廣東省於1990年決定每年重陽節為老人節,各地城鄉開始有一些集體的敬老活動。一到老人節,潮汕各地工會及有關單位都會組織老人們參加秋遊、爬山或其他文化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自己獨特的老人節。例如潮陽兩英鎮鶴聯村自1986年始,確定每年農曆四月初七為老人節。清明節時海外鄉親紛紛回家鄉掃墓,順便向村里老年人贈送慰問金和禮品,與老年人敘舊。村委會也在此日召集村中60歲以上的老人到村文化室,向他們贈送禮品,旌表老年人的功德,並與海外鄉親聯歡,開展文娛活動。這是既符合孝敬老人的中國傳統文化又有現代積極意義的良好習俗。
父母會
父母會,又稱人壽會,是一種民間慈善組織,流行於潮汕各地。解放前城鄉各地閒館多設有此組織。民眾不分姓氏、貴賤,只要是居住在本地者都可參加。解放後,閒館消失,父母會多改設於農會小組、農業合作社、生產隊、居民辦事處等。父母會的規章制度各地有所不同,一般對參加者有以下幾條規定:每年要交納人壽費若干;會員有人去世,父母會組織提供棺木一具;除新婚未滿月者外,餘18歲以上的男子有義務參加抬棺、挖墳等喪葬事宜;無依無靠的參加者去世,組織推選一人為其辦“買水、報地頭”等本應是孝子做的禮俗。
食伙頭
食伙頭,是潮汕子女贍養父母的一種家庭倫理形式。父母養育兒女成家立業後,兒子輪流供奉父母一伙食,叫“食伙頭”或“輪伙頭”。輪值日期長短,由兄弟們自行商定,徵得父母同意。逢年過節或喜慶日子,兄弟各自請父母團聚。此俗在農村較為普遍,城鎮較為少見。現今有工資收入或其他生活來源的父母,多獨立生活,或與兒女中的一方共同生活,其他兒女各視自身經濟狀況出些錢幫助贍養父母,且隨著計畫生育政策的倡行,多子現象已較難見到,食伙頭之俗也就逐漸轉變或消失。
除上述活動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可見到處處都有充滿尊老風尚的言行舉止。如每當春節,為人子女者,總會送給父母壓歲錢,說些“新正如意”、“健康長壽”之類的祝福話;有些人每到星期天就輪流請父母食“團圓飯”;有些人組織“全家樂”外出旅遊、度假,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許多單位和個人趁節日慰問老人;民俗中,喜宴要請老人坐首席,吃菜要敬老人吃第一口等。敬養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道德觀念的一個具體內容,也是使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個具體舉措,具有長久凝聚力的民俗文化心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潮俗尊老與全民族尊老是一致的,讓我們大力倡導尊敬老人、贍養父母的美德,形成敬老尊老的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