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的規劃,“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我國將建立10個國家級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區,對非物質和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豐富、較為集中的區域實施整體性保護。
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指在一個特定的區域內,通過有效的保護措施,建立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互相依存的良性循環機制,使人們的生活生產與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諧相處,成為一個和諧並充滿活力的民族文化生態整體。潮州文化是廣東三大文化之一,是中華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08年,廣東已擬在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豐富、較為集中、保存較為完整的區域,申報設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潮汕地區,包括潮州、潮安、饒平、揭陽、揭東、揭西、普寧、惠來、汕頭、澄海、潮陽、潮南、南澳、豐順、大埔、汕尾、海豐、陸豐、陸河等。按口音分片,可以分為潮汕片(潮州、潮安、饒平、揭陽、揭東、揭西、汕頭、澄海、豐順),又叫潮州小片;潮普片(潮陽、潮南、南澳、濠江、普寧、惠來),又叫潮陽小片;陸海片(陸豐、海豐、汕尾),又叫鶴老小片。潮汕地區除了從屬於閩南方言系的潮汕方言(鶴老語/潮語)外,在大片丘陵地帶,帶居住著客家人。潮汕地區的客家人,也稱為半山客,半山客是受鶴老或潮州文化影響很深的的客家民系,獨具潮汕特性的客家支系。令人不解的是雖然潮汕歷史上長期屬廣東一帶管轄而在語言上卻很少與粵語有相同之處。
潮汕地區,按沿海與否又分為兩大部分。沿海5個縣域包括:饒平、南澳、澄海、潮陽、惠來;非沿海5個縣域包括:普寧、揭陽、揭西、潮安、豐順。非沿海縣域的潮汕人,耕土文化的影響顯著一些,他們的語言也相對細膩婉轉,性格溫文爾雅,但就相對性格保守,有時顯得不夠大氣,但此地相對而言多出文人大學者。沿海縣域的潮汕人,海洋文化的影響相對顯著一些,故語言相對粗重,而隨之性格也火暴,粗獷,講究義氣。粗獷豪邁的英歌廣場舞蹈正是在這樣的土地上培育出來。
潮汕的地域,大部分舊屬潮州府,因而形成了特徵鮮明的潮州文化。然而,在1991年以來,先後設立了潮州地級市、揭陽地級市,加劇了舊潮州府地域內的文化矛盾,及後廣東省政府將原來的潮州文化更名為潮汕文化,更導致了部分潮汕地區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認同。事實上大部分潮州、揭陽、汕頭三個地級市的居民對自己的本地文化應該叫“潮州文化”抑或叫“潮汕文化”覺得無所謂。因為潮汕人認為,叫做潮州文化,是繼承了傳統的名稱;叫潮汕文化,則是以現在潮汕三市的統稱為名,無論“潮州”還是“潮汕”都是包括揭陽、汕頭的,並不見得說潮州就不包括揭陽、汕頭了。
現在,潮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定名,作用在於:首先,可以打破潮州地級市對“潮州”這一歷史地名的壟斷;其次可以加強揭陽、汕頭人對“潮州”這一地域文化名稱的認同;再次,可以保留現在的行政區劃,不會導致因區劃調整,造成的資源損失。潮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初步規劃為潮州主體區、半山輻射區、陸海片觀察區、閩南觀察區等四大片區。潮州主體片區15個主體包括潮州、潮安、饒平、汕頭、澄海、南澳、潮陽、潮南、揭陽、揭東、揭西、普寧、惠來、豐順、廣澳;半山輻射區指潮汕客家,5個主體包括饒平、普寧、揭西、豐順、潮南;陸海觀察區3個主體包括陸豐、海豐、汕尾;閩南觀察區3個主體包括雲霄、詔安、東山。純客縣陸河、大埔不列入潮州文化生態保護區,海豐臨縣惠州惠東,受潮州文化影響甚微,不列入潮州文化生態保護區。
潮州文化生態保護區主體片區,海外華僑眾多,影響力巨大,本土文化璀璨,並且早已對周邊地區形成輻射作用,知名度高。潮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立可以增強全球潮州人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打造全世界潮州人的共同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