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西社區

0戶通自來水,有 15戶。 該社區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

基本概況

潘西社區位於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潘橋街道,由學士前村、丁岙村、岷前村、岷中村、岷後村、金堡村和馬橋村等七個村組成,社區面積約12.76平方公里,東至華亭�蔬菜基地,南至高桐路,西至岷崗山,北至山體。社區共有常住居民2552戶,人口9600人,外來人員5308人。社區下轄7個黨支部,共有在冊黨員227人。潘西社區服務中心位於丁岙村委會辦公樓一、二樓(丁岙東路155號),約460平方米。實行“一站式”、即辦式、代辦式等形式的綜合服務,建有“六室二站二欄一廳一校一家一場所”,即社區組織辦公室、社區綜合治理(糾紛調解)室、社區圖書閱覽室、社區多功能活動室、社區檔案室、社區警務室,社區社會事物站、社區衛生(計生)服務站,黨務、居務公開欄和科普宣傳欄,“一站式”辦事服務大廳,社區學校,星光老年之家,室外文體活動場所。社區黨總支和管委會以“民眾自治、管理有序、設施配套、服務完善、生態和諧、文明祥和”為目標,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採用“格線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模式,以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為主陣地,積極構建全方位、全覆蓋的社區綜合服務體系。在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有專門工作人員實行坐班,及時為廣大居民提供各類諮詢和辦理各類事項。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潘西社區已實現通水 、通電 、通路 ,無路燈。全社區有 0戶通自來水,有 15 戶飲用井水,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100 %)。有 1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5戶;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5戶。
該社區到金塘鄉道路為通路;進社區道路為土路面;社區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3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13 公里,全社區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 1 輛,機車6輛。
全社區建有沼氣池農戶11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4戶;建有小水窖 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 0 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62畝,有效灌溉率為 90 %,其中有高穩高產農田地面積 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 畝。
該社區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 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5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經濟狀況

歷代先祖因勤勞而聞名鄉鄰,各家各戶都生產粉皮,逐步形成作坊加工,規模越來越大,開發了獨具特色的粉皮加工業,清初已初具規模,清乾隆年間已銷往等周邊諸省,商賈曾賜名“粉皮的程莊”。社區居民多經商,個體工商戶多。吾氏先祖家訓甚嚴,歷來以勤勞、耕讀為榮。現有師級退休幹部兩名,碩士以上研究生5名,其中一名醫學博士。

飲食習俗

建國前後,潘西社區民眾以高粱、大豆、穀子為主食,1978年以前,以玉米餅、地瓜乾麵窩窩為主。改革開放以後,白面膜成為人們的主食。一日三餐還有肉,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各種青菜一年四季不斷,迎來送往還離不開酒。人們生活講究營養,魚、肉、蛋、奶消費日益增加。煙、酒、糖、茶家家必備。每逢婚嫁喜慶,宴席講究色、香、味、營養價值。宴席檔次逐年升級,每席上菜有10個、12個、16個、24個不等。現在,大部分宴席都在飯店,不在家裡辦了。每桌宴席400元到600元不等,菸酒檔次也提高了,每盒煙、每瓶酒都在20元左右,每桌宴席又加進100元。

社區工作

潘西社區堅持每月一次社區工作者政治、業務學習。成立了社區志願者隊伍,有義務巡邏隊、義務護綠隊、義務宣傳隊等,社區黨員參與社區活動率超過85%。 社區有文化團體,下轄3支社區文體骨幹隊伍,包括腰鼓隊、興趣愛好小組、高蹺獅子隊等,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社區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民眾性文化活動,凝聚社區民心,引導社區民眾追求高尚道德和文明行為社區本著“管理並舉,重在服務”的原則,社區積極拓展服務功能,現有55平方米左右的社區服務站,開設便民利民的腳踏車維修、家政服務、家電修理、美發、補鞋等為民服務攤點10個。全年開展志願者大型活動4次,如學雷鋒為民服務活動、黨員為民服務活動、助殘日為民服務活動等等。特別重視對社區孤寡老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特困戶和確有困難的統戰對象的服務,經常走訪他們,盡一切所能為其解決實際困難.每逢重大節日,社區對優撫、特困對象或高齡老人進行上門慰問,全年慰問活動已達2次以上,慰問人數100多人。我們還積極發動全社區居民奉獻愛心,互幫互助,在社區內進行結對幫困,幫撫率達100%,通過一系列的優撫幫困活動,讓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將服務型社區貫穿於其他各項工作中,使社區居民有口皆碑,充分體現新時代、新形勢下的社區水平,真正實現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