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禹奇

潘禹奇

潘禹奇,原名潘濤,1977年生於遼寧遼陽,現居河北石家莊。中國草根慈善代表人物,知名公益人士,科學行善的倡導者。從事社會公益活動18年,曾參與國內多起重大自然災害救援行動,也是國內最早以個人身份投入打拐的志願者。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潘禹奇 潘禹奇

他常年紮根西部山區,從事助學、助貧、助殘等愛心活動,先後資助貧困學生1100多名、山區學校70餘所、福利院22家。他始終堅持踏實做事、科學行善、低調做人、淡泊名利的行為準則,在公益圈內聲譽極佳,被“5·12”汶川地震災區稱為“鐵桿志願者”和“最可愛的人”,被“4·14”玉樹地震災區譽為“公益實者”。

貢獻

貧困學子的愛心使者

潘禹奇1977年出生在遼陽縣穆家鎮,從小生活在農村,因為家境貧困,唯讀到國中,不得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學校。輟學後,他一直靠擺攤賣菜為生。幾年下來,他有了一定的積蓄,便萌生了重返學校的想法。正當他尋找就讀學校的時候,得知一些偏遠的山區,有很多孩子因經濟拮据而被迫輟學。於是,他毅然放棄自己重新學習的機會,繼續賣菜賺錢,資助那些山裡的孩子。1995年,潘禹奇通過當地教育部門聯繫到了幾個家在安徽、內蒙等地區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並對他們進行長期資助。16年來,他為貧困學生捐助了十幾萬元,自己卻省吃儉用,甚至從未給自己和家人添置一件新衣。

1998年6月,我國長江流域遭遇了一場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當時年僅21歲的潘禹奇只身前往安徽安慶、江西九江等地抗洪救災3個多月,搬運物資上千噸,協助救災官兵疏散民眾上萬人。其間,在他耐心而真誠地說服下,使得幾個受災嚴重村莊的村民得以提前轉移,避免了巨大的人員傷亡。8月末,潘禹奇離開災區時,將身上的1000多元錢全部捐給了災區,只留下回家的車費。

2002年11月,我國南方一些城市拐賣婦女兒童犯罪一度十分猖獗。得知這一情況後,潘禹奇毅然決然地投身到打拐行動當中,成為了最早以個人身份主動參與打拐的志願者之一。在這次打拐行動當中,他獨自跟蹤一拐賣兒童團伙長達20多天。安徽馬鞍山警方利用他提供的大量準確信息先後抓獲2名犯罪分子,成功解救出3名被拐兒童。

2004年,因為工作原因,潘禹奇離開家鄉遼陽,來到了石家莊。2006年7月,他了解到很多石家莊的市民被一家非法集資公司所矇騙,為其集資上千萬元。潘禹奇當即辭去穩定工作,來到吉林市該公司所在地,應聘到這家公司,暗中蒐集該公司的違法證據。半年後,潘禹奇掌握了該公司的大量違法證據,並以手機簡訊的形式把材料發給遠在石家莊的妻子。妻子把這些材料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整理後,獨自一人乘火車前往北京、天津、山東德州、山西太原等地,將相關材料送往國家公安部門。不久,吉林省公安廳根據潘禹奇蒐集的證據將這家非法集資公司被查封,為吉林、遼寧、河北等省市的上千戶百姓挽回經濟損失達上億元。

汶川抗震的鐵桿志願者

2008年,震驚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潘禹奇隻身赴川抗震救災。先期從事綿陽災後心理干預工作,接待了來自遼寧瀋陽、遼寧鞍山、廣東東莞、河南等20幾個省市的首批心理干預團隊,組織了近300多名心理工作者為上萬受災民眾進行了心理疏導。

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期間,綿陽受到堰塞湖的威脅,很多志願者都返鄉,綿陽成為空城。潘禹奇毅然留了下來,冒著洪水即將襲來和防疫品隨時可能爆炸的危險,做起了轉移藥品、防疫品等工作,每天高強度工作20小時,一乾就是40多天。6月7日早晨,倉庫里的消毒粉自燃,火勢很大,威脅著整個倉庫的捐贈藥品,潘禹奇和幾位志願者不顧個人安危,立即投入到滅火戰鬥中,控制住了火勢,確保了救災藥械的安全,可自己兩天后開始噁心嘔吐,幾度昏迷。在綿陽工作40天,體重下降了18斤。6月16日,因為近一個月來的良好表現,潘禹奇得到了綿陽賑災藥械品配送中心領導和職工的高度評價和認可,綿陽市抗震救災應急指揮部藥械組命名潘禹奇等5名志願者為抗震救災“鐵桿志願者”和“最可敬的人”。7月5日,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副主席盧雍政來綿調研,看望慰問團組織幹部和青年志願者時,對潘禹奇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盧書記對在場的所有人說:“潘禹奇在這裡義務奉獻,工作累、時間長,精神可貴,值得大家學習。”

潘禹奇在地震災區救援現場 潘禹奇在地震災區救援現場

2008年9月,潘禹奇為災區的貧困孩子所擔憂,他翻山越嶺收集了86個貧困學生資料,發誓為他們尋找資助對象,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之後潘禹奇10次去災區,共在災區生活了14個月,每天徒步30多公里,走訪了300多個貧困孩子家庭,詳細製作了每個孩子的資料,幫助100多個孩子找到了資助人。

青海玉樹的抗震救災勇士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地震當天,正在四川地震災區探訪貧困家庭學生的潘禹奇購買了救災所必需的工具迅速趕往玉樹。在玉樹,潘禹奇與來自其他省市的7位志願者負責搶救被埋物資,他們每天高強度工作長達16小時以上。

由於玉樹海拔3700多米,他們剛到玉樹便出現了高原反應,身體虛弱的潘禹奇嘔吐不止,後來連膽汁都吐了出來。但他一刻也沒有休息,為了做到不給災區添麻煩,潘禹奇堅持不去醫院,僅靠吃大量的止痛片來緩解。震後幾天,物資匱乏,潘禹奇和戰友們白天清理被埋物資,夜裡便為民眾募集救災物資。玉樹縣仲達鄉距州府結古較遠,其中近50公里路段地震滑坡嚴重,大多是懸崖峭壁,震後很少有人敢經過,都稱其為“死亡谷”。4月29日,潘禹奇和其他7名志願者冒著生命危險,共耗時7個小時,穿越了“死亡谷”,把募集到的20多萬元的物資送到了仲達鄉民眾的手裡。30多個日夜,潘禹奇等8名志願者共為200多戶受災家庭清理出700萬元的生活物資,被當地民眾親切地稱為“玉樹抗震救災8勇士”。

從6月份起,潘禹奇白天獨自進山,每天徒步30公里,走村串戶探訪貧困家庭的孩子。到11月末,他共收集了110多個貧困孩子資料 ,並很快為其中部分孩子找到了“資助對象”。潘禹奇在玉樹的事跡感動了很多當地百姓,青海省委書記強衛對他和7位志願者的工作給予了極高的讚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習近平在玉樹考察時也接見了優秀志願者潘禹奇,並對他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公益活動

平武災區17名受助孩子北京等地快樂度暑假

潘禹奇帶西部受助孩子的感恩之旅 潘禹奇帶西部受助孩子的感恩之旅

平武縣南壩鎮的17個孩子在志願者的帶領下,到山西、河北、北京等地,在飽覽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孩子們還將與長期資助他們的叔叔阿姨見面,感謝他們一年以來的幫助。昨(17)日上午,孩子們來到首都北京,在天安門瞻仰國旗飄飄,在“鳥巢”、“水立方”感受科技奧秘,在清華北大薰陶書卷氣息……繽紛的世界讓他們大開眼界。

去年“5·12”地震發生後,遼寧的潘禹奇一直在綿陽當志願者。去年9月,他到平武南壩,通過近一個月的走訪,潘禹奇了解到這裡很多孩子家破人亡。面對這種情況,潘禹奇積極與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媒體聯繫,向社會各界發出募捐的倡議,對災區孩子盡一份力。愛潮滾滾湧來,愛心人士、企事業單位紛紛伸出援手,南壩60多個孩子相繼得到捐助。8月13日,在愛心人士的邀請下,17名受援助的孩子以及7名家長從江油火車站出發,前往太原、石家莊、北京、鄭州等地過暑假。

14日晚,火車抵達太原。得到訊息的叔叔阿姨早已等候在火車站。當看到自己資助的孩子第一次出現在面前時,他們都很高興。鮮花、水果、好吃的朱古力直往孩子們手裡放。孩子們甜甜的笑容也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潘禹奇說:“如今,地震帶來的陰影越來越小,孩子們的生活逐步走上正軌。看到眼前的這一切,我和那些關注過地震災區,關注過地震災區孩子的人一樣,非常欣慰。”

在太原遊覽之後,孩子們到達石家莊。當地一家企業在知道這一訊息後,主動將公司當天舉行的產品銷售會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獻出來。在石家莊動物園,孩子們玩得盡興。許多孩子都還是頭一次看見那些“奇怪”的動物,非要和它們合影留念。

昨日一大早,孩子們已經站在莊嚴的天安門前,參加升國旗儀式。當聽見國歌奏響,看見紅旗飄揚,17隻小手同時舉起,向偉大的祖國敬禮;在“鳥巢”和“水立方”,精美的建築讓孩子們驚嘆不已;在清華北大校園,參觀結束後,不少孩子都表示將來自己也要考上這樣的大學……

石坎鄉的杜金會小朋友今年13歲,現正在南壩中學讀初一,這次隨志願者出行,她顯得尤為開心,她說:“這次出來,志願者叔叔阿姨把我們生活安排得特別好,還帶我們看了以前只在電視上看到過的天安門廣場。特別是看到‘鳥巢’的時候我最激動,去年奧運會的時候我就特別想到北京,現在,我們圓夢了!”

隨行家長楊林菊告訴記者,“5·12”地震中,家全毀了,生活極其艱難。這一年多來,多虧黨和政府資助,志願者的幫助,她才重新樹立了生活的信心。楊林菊說:“這次出來,看到這么多曾經幫助過我們的好心人,非常感動,等孩子長大了,我一定告訴他曾經有這么多人關心過我們,要他知道感恩,長大以後回報社會。”

據潘禹奇講,對這些孩子們的資助還將繼續,一直到受災家庭的生活得到保障,孩子們能夠健康成長為止。他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加入到志願者的行列,為災區孩子撐起一片天。

15名受助汶川孩子來石家莊“探親”

潘禹奇 潘禹奇

8月23日,經過40餘小時旅途顛簸,在“鐵桿志願者”——潘禹奇的資助與帶領下,15名汶川災區的孩子來到石家莊,開始他們的感恩之旅。

■出發:災區孩子來石“探親”

四川“5.12”地震後,災區孩子牽動著志願者潘禹奇的心,在多次赴川幫助災區重建的同時,潘禹奇也開始四處搜尋家庭困難的學子。在找到急需資助的孩子之後,潘禹奇四處奔波,到處尋求愛心資助。在他的努力下,60多個來自四川省重災區平武縣南壩鎮石坎鄉的貧困孩子得到了資助。如今,這些孩子個個學習成績優異,有些考上了重點高中,有的考上了重點大學。孩子們渴望與資助人見面交流,感謝他們給自己的幫助與支持。

沒有經費,並不富裕的潘禹奇拿出自己省吃儉用攢下了6000元為孩子購買了車票。

8月21日下午,潘禹奇帶著15名受到石家莊人資助的孩子從四川綿陽出發,踏上了他們的感恩之旅。

■迎接:“親人”精心準備孩子食宿

8月23日上午9時,石家莊民心河和中山東路交叉口的驛家365連鎖酒店的員工在緊張忙碌著,為迎接這批尊貴的客人做準備。資助其中5名孩子的石家莊經濟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們和君創愛心社的志願者們,也早早來到了酒店門口。

9時30分,15名孩子來到了酒店。經過長途跋涉,孩子們剛下車顯得有些疲勞,卻一臉興奮,他們手裡拎著速食麵和書包,揮舞著紅色小旗,在潘禹奇帶領下出現在記者面前。

潘禹奇告訴記者:“這些孩子一共15人,9名女孩6名男,其中最大的19歲,最小的只有10歲。”由於沒有買上直接到石家莊的火車票,8月21日下午,潘禹奇一行乘坐1314次列車先到達衡水,然後從衡水轉車到石家莊。潘禹奇自豪地介紹說,這15名孩子中有四名孩子烤上了大學,一名四川大學,兩名四川師範大學,一名西華師範大學。儘管疲憊不堪,滿臉倦容,說這話時,瘦銷的潘禹奇神采奕奕,一臉的自豪。

■感謝:鞋墊里深藏的感情

“我的家鄉在偏遠的山區,地震之前父母以種地來維持我們的生活,在來石家莊之前,長這么大我們沒見過火車。”災區的一個孩子哽咽著告訴記者,地震發生後,家裡的房子沒了,父親沒了勞動能力,母親常年服藥,考慮到家裡環境,她選擇了輟學去鎮上打工。不久,潘禹奇叔叔找到了她,對她說:“和我回學校,你的學習不能耽誤。只要你願意上學,我保證會讓你讀書。”孩子說:“我當時眼淚就流下來了。我知道潘叔叔是好人,和我一樣,我們當地所有人看到他為了我們四處奔走,整天翻大山,卻為了節約點開支,省下來讓像我們一樣的貧困孩子上學,潘叔叔經常一天吃一頓飯。”

今年考上大學的謝金燕告訴記者,在河北愛心人士的資助下她完成了高中學業,今年考進了四川師範大學。“我們這次來就想告訴資助我們的好心人,我們都是懂事的孩子,我們現在不能回報,在未來的生活中,我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用成績來感謝資助過我們的好心人,回報社會。相信我們,我們都是好孩子!”

志願者潘禹奇從懷裡掏出了一個用塑膠袋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小袋子。打開袋子,裡面有十多雙鞋墊。潘禹奇說:“孩子們的父母知道孩子要來石家莊感謝資助他們的好心人後,放下手中的活兒,整整一星期時間,沒日沒夜地縫了這些鞋墊。送給河北的好心人。”記者接過鞋墊,每一隻鞋墊針腳都很細膩,繡得非常精美,簡直就是藝術品。

這不是鞋墊,這是沉甸甸的愛,對資助者無言的感謝!

■溝通:倆個孩子的交流

災區孩子杜金會的家在地震時被堰塞湖沖得蹤影全無,媽媽和妹妹至今還寄住在親戚家裡。去年災區孩子來石“探親”時,杜金會與石家莊躍進路國小的劉曉彤同學成了好朋友。由於杜金會家比較偏遠,寄信不方便,見面之後,兩個孩子交換了沒有寄出的信件。

“金會姐姐:從去年(2009年)8月15日見面以後,我很想念你。”劉曉彤在信中寫道:“我很想知道你過得好不好,受災以後家園重建得怎么樣了,你上學的教室建成沒有,你生活的好不好,能不能吃飽,冬天有沒有棉衣穿、棉被蓋,這一切我太想知道了,晚上做夢都夢到你,期盼有重逢的那一天。”

“妹妹:最近我們四川下雨很大,由於山上泥土疏鬆,每次下大雨都會出現土石流,我們經常轉移,居無定所,村里幾戶房子都被土石流淹沒了,所幸沒有人員傷亡。”杜金會信中說:“那天我看見一頭豬被濤濤洪水給沖走了,我看見它被衝到一小堆沙上面。它掙扎著想上來。可是最後又被沖跑了,淹沒在洪水中。最近舟曲發生了土石流,看見他們受災,我仿佛又回到了兩年前,我們地震那會那種心情,可能你們無法體會。我們都是十幾歲的孩子,媽媽每天都關心我的學習,我的目標是班級前三名,我相信我能完成目標,曉彤妹妹你在學習方面有什麼打算呢?只可惜你在河北,我在四川,千里相隔,不能一起學習。‘’

汶川玉樹舟曲三地“探親”少年淚別河北

潘禹奇 潘禹奇

2月9日,在“關愛災區兒童,溫暖一路同行”汶川、玉樹、舟曲災區兒童“探親”之旅石家莊站的歡送會上,很多孩子淚流滿面、難捨難分。

沒有音樂伴奏,市民用雙手為他們打起節拍;缺少舞台布景,少年跳出的舞蹈卻讓人不禁落淚。9日,在“關愛災區兒童 溫暖一路同行”——汶川、玉樹、舟曲災區兒童“探親”之旅石家莊站歡送會上,一段由災區兒童自己表演的舞蹈,感動著在場的人。

歡送會上,玉樹縣仲達鄉土門達國小帶隊老師歐周旦久,一直用相機不停地為學生拍照。從3日抵達石家莊後,在石家莊愛心聯盟、河北民間慈善助學組織愛心無線網等當地公益組織的幫助下,他和學生們在過年期間參觀了千年古剎柏林禪寺、趙州古橋、“空中花園”等地。說到此次河北之行,歐周旦久卻有些遺憾。為了給學生拍照片作留念,他特意借了一部數位相機。在參觀趙州橋時因準備不足相機沒電了。“如果當時拍了圖片,以後再給學生講趙州橋時,就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看了。”

潘禹奇介紹,從汶川地震到現在,3年來他一直奔走在災區,收集失學和家庭貧困兒童的資料信息,通過媒體和網路尋找資助。在社會熱心人的幫助下,現在已援助災區兒童150多名。這次探親之旅,希望孩子和長期資助他們的好心人見個面,讓他們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走出痛苦的陰影,更好地健康成長。

在歡送會上,14歲的青梅才仁淚流滿面,不停地感謝幫助過他的好心人;坐在他旁邊11歲的西然多傑,不斷用自己的藏袍為他拭去淚水,此景讓現場很多人感動落淚。作為16名孩子中年齡最小的西然多傑說,這些天他和朋友們玩得非常開心,下午就去北京了,想去參觀動物園,看看獅子和老虎。

據了解,此次“探親”之旅共有災區兒童16名,其中汶川4名、玉樹9名、舟曲3名,年齡在11-19歲之間。他們將利用寒假時間,途徑西安、鄭州、石家莊、北京、南京、上海等地,感恩幫助、支持過他們的“親人”。河北石家莊是第三站。

一路歡笑一路情

潘禹奇帶藏區受助孩子“探親” 潘禹奇帶藏區受助孩子“探親”

“哇,我第一次看到這么多種小吃。”1月31日,湖北武漢戶部巷小吃街,11歲的東丁松保看到各色小吃興奮地說。小松保和其他13名藏族孩子30日到達武漢,在隨行志願者的帶領下走進了辛亥革命博物館、紅樓、黃鶴樓,並在武昌江灘上觀看了武漢長江大橋。一路上,小同學們興致很高,紛紛直呼大開眼界。

這14名孩子都來自玉樹地震災區,他們中最大的23歲,最小的9歲。有在地震中失去雙親的孤兒,有被火燒傷的少年,還有家庭貧寒的女童。“感恩之旅”由震後長期在玉樹做義工的志願者潘禹奇組織,之所以叫“感恩探親團”,是因為他們將逐站拜訪並感謝長期資助他們的好心人。此次武漢之行是“感恩之旅”的第三站。1月12日起,他們曾在河南鄭州、湖北孝感停留,還計畫去長沙、廣州、上海、杭州等地。

能當面感謝好心人也是這些孩子們的心愿。14歲的代吉久卓說,玉樹地震發生不久,他們分到了一批羽絨服、食品等物資。事後才得知,這批物資是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志願者捐獻的。她一直想有機會當面向這些好心人道聲謝。

帶隊的潘禹奇介紹,活動的目的還在於讓藏族孩子們多了解各地文化,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據介紹,孩子們的交通、吃飯、住宿都是由社會上的好心人、企業資助。眾多武漢志願者還紛紛從工作、休假中抽出身來帶他們遍覽當地名勝。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大四學生梁瑩這次親眼看見自己曾經幫助的小姑娘巴毛,激動地說,能親眼看見弟弟妹妹,更加明白志願者的價值。

雖然是個人做公益,但他嚴格控制資金流向、受捐者的資格,並與學校、政府部門密切合作。“我只是想以個人的名義踏踏實實做點好事,所以要對得起資助者的信任,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潘禹奇說。

人物語錄

“只要人人奉獻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用愛理解愛,用愛召喚愛,有愛回報愛,用愛為災區孩子撐起一片明媚的天空。看到孩子們在鳥巢、水立方等地玩得那么開心,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充滿了幸福。今後有機會的話,我會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看看山外的精彩世界。”

——摘自潘禹奇日記

我要努力培植心中的愛,然後去溫暖更多的心靈,永不放棄。我願和災區人民一起經歷災難。當廢墟上的煙塵逐漸散去,當山石壅塞的道路被重新開闢,我只想對四川人民說一句話:你們很堅強,你們很偉大!

——摘自潘禹奇日記

孩子們的心聲在不斷撞擊著我的思想,震顫著我的靈魂,使我心中的那份牽掛不停地向四周延伸,使我的思維瞬間有了厚度——活著,必定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夜雖深,路雖長,我們責無旁貸。孩子們,相信你們的前方自有太陽升起的美麗時刻!

——摘自潘禹奇日記

我想任何一個敬畏生命的人都不會忘記,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那一天,悲愴的旋律在巴蜀大地上空升起。那一刻,多少生命瞬間定格;那一刻,多少人釋放出偉大的人性光輝和大愛情懷;那一刻,多少人又經歷了一次生命的過濾!

——摘自潘禹奇日記

災區的春節很冷,但大家的愛心溫暖了他們的心房。有愛才有春天,相信你及時的援手如春風化雨,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帶著希望與感動上路,孩子們的這個春天,會因為有你而笑得更加燦爛!

——摘自潘禹奇日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