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姓名:潘允恭
年齡:95歲
籍貫:安徽黃山
從軍經歷:1943年,在青年婦女會任股長,軍銜上尉、專職做青年婦女工作,曾在日軍投放鼠疫細菌彈期間,參加救濟治療工作。
人物現狀
浙江諸暨安華鎮楊宅村祠堂的一間耳房裡,擺著兩張床,一張邊上堆著些營養品,另一張床上躺著95歲的抗日女兵潘允恭。“你們再晚來幾天,可能就更難採訪了。”志願者黃飛燕說,潘允恭去年(指2014年)冬天摔了一跤,此後一直躺在床上,動彈不得。
眼前的老人面黃肌瘦,雙眼暗淡,絲毫沒有女兵的氣概,也沒有富家小姐的風采。但誰沒有年輕過?老人當年確確實實地意氣風發過:“7·7”事變後,出身富家的她棄筆從戎,與奧地利醫生攜手合作迎擊細菌戰,獲得過蔣經國的親自授勳。
看到有客人來,潘允恭轉過頭來,眼神增了幾分活躍,她的耳朵已不太能聽清楚聲音,志願者靠在她耳邊,向她說明來意,她很高興,開始自述那段昂揚的歲月。
人物經歷
1、早期家境——殷實
潘允恭、女、1920年1月出生,安微黃山市人。
“我老家在安徽黃山,我們家在當地稱得上是大戶人家,我從小就受良好的教育。”潘允恭自述。“殷實”到什麼地步?“家裡常年僱傭4位洗衣工,僱傭的長工有40多人。”
“我家有幾座大山,鄉親們任何人有了紅白喜事,都可以自由上山伐木。”潘允恭回憶說,“遇見饑荒,爺爺和父親就開倉放糧,把糧食無償分給鄉親們,共度困難。”
2、抗戰初期——不想做亡國奴
1937年在南京金陵女子中學讀高中畢業班時,“7、7”事變爆發,在校考入戰乾團16期3團,團長姓何,隨即赴江西瑞金黃埔3分校學習、訓練。
1938年7月畢業,分配在吉安傷兵第二休養院行政科任準尉見習官,院長姚永安,主要任務是到各地兵站醫院為傷兵服務,三個月後任少尉軍官,赴江西省內的各個戰地醫院為傷員包紮、換藥、餵飯、寫信、輔導文化知識,先後到過贛北高安兵站醫院,贛州後方醫院,31後方醫院、90後方醫院等。
3、抗戰後期——與“日本製造”的鼠疫作戰
1943年,潘允恭被調往會昌蔣經國任主任的青年婦女會任股長,軍銜上尉、專職做青年婦女工作。當時她的主要工作是發動青年、婦女從軍抗日,補充招募醫護人員等。同年,日軍在贛東南縣城投下了裝滿鼠疫細菌的炸彈。
“第二天,附近有許多健康的青壯年得了病,有的還很快死去了。人們以為是染上了腦膜炎,並不在意。但隨著死亡人數不斷上升,大家慢慢意識到了問題的可怕,開始把它跟日本人丟下來的東西聯想到了一起。”
“經過檢查,大家才知道那些人染上了鼠疫,是鬼子投放細菌彈的緣故。”——鼠疫是從死鼠中提取鼠疫桿菌、借鼠蚤等傳播的烈性傳染病,死亡率極高。
“當時真的到了萬分危急的時刻,我接到命令,讓我配合奧地利醫生救治、隔離鼠疫區人員,儘量控制老百姓的死亡人數。”潘允恭說,“我是學護理畢業的,英語又比較擅長,奧地利醫生到達當地開始工作,由我負責翻譯,充當助手。”
期間潘允恭帶領婦聯的同志和村民立刻行動起來,不分晝夜地去村子、街道宣傳、調查,配合做好救濟、治療工作。人們對鼠疫的了解不斷加深,對治療也越來越配合,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他們最終戰勝了“日本製造”的鼠疫,潘允恭受到蔣經國的嘉獎,並由蔣經國親自下達晉升少校的命令,月薪80元大洋。
4、婚姻與家庭
1944年6—7月潘允恭奉命調回會昌,在回會昌的路上日機轟炸會昌,所有人員都遷移出會昌,當時沒有通信工具潘允恭到會昌後找不到青年婦救會,在縣城等了幾天沒有任何訊息,身上的錢也不多,這時看到當地師管區招收排長,潘允恭就去應招,當時考官是師管區司令白輝章,白司令說女的不能帶兵打仗,把潘允恭留在師管區特別黨部任助理幹事。經過柏輝章將軍的介紹,在那裡潘允恭認識了後來的丈夫周文進中校。周文進濃眉大眼,是浙江諸暨安華楊宅人,二人在會昌工作了一年,抗戰勝利時結婚,婚後隨師管區搬至南昌。
抗戰爆發後,她與家族就失去了聯絡,兩個在日本留學的哥哥回國後也沒了訊息。周文進是浙江諸暨人,與潘允恭因抗戰而相識相知,他倆最終走到了一起,選在1945年的八月十五成婚,寓意雙喜臨門。
“我丈夫是個老實人,解放戰爭初期,他就帶著我回到諸暨老家,準備務農,”潘允恭說,“我們不想參與內戰。”此後,這個家庭經歷了風風雨雨的20年,直至1970年才闔家團聚。1992年,80歲的周文進去世。
“我一身貧困,對不起孩子,他們過得和我一樣苦,現在也沒能力撫養我。”潘允恭說,黃埔同學會每月給她發放525元生活費,供她改善生活。
“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之時,我已經挺身而出了。”講述完自己的經歷,潘允恭問客人們:“我是不是對得起國家和民族呢?”
人文關懷
褪去榮譽的潘允恭如今生活在諸暨鄉下,年紀尚高,身體依然健朗,性格要強的她目前獨自居住。志願者探 訪期間,恰逢其兒子為他搬來兩袋大米。
當天志願者為她送去慰問金、《國家記憶》年曆、帽子等物品。“很開心,謝謝你們對我的關心。”潘允恭說。
記者了解到,因潘允恭是黃埔生,每月能獲取525元的補助,加上子女的幫助,能基本維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