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上下)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共十六章,深入系統的分析了這一時期印度佛教傳人的歷史,根據大量史料、經過認真詳實的考證,總結出佛教思想傳人中國的思想演變。 ”賀麟先生在《五十年來的中國哲學》中也說:“寫中國哲學史最感棘手的一段,就是魏晉以來幾百年佛學在中國的發展,許多寫中國哲學史的人。 ……所著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一書,材料的豐富,方法的謹嚴,考證方面的新發現,義理方面的新解釋,均勝過別人。

內容介紹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增訂本上下)自193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後,至今已有在我國(包括台灣地區)各大出版社出版過十餘種版本。這次出版的該書是以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湯用彤全集》第一卷為底本,並附有用彤先生與胡適先生討論佛教傳人我國歷史的信函。同時還收入了用彤先生研究中國佛教史的四十餘本《讀書雜記》和《佛教史料雜抄》中的部分資料摘抄和有關講授“中國佛教史”的提綱等,這些都是首次與讀者見面。《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共十六章,深入系統的分析了這一時期印度佛教傳人的歷史,根據大量史料、經過認真詳實的考證,總結出佛教思想傳人中國的思想演變。該書特別注意闡述外來印度佛教文化與本土文化在中國從依附於中土文化,而由於文化之不同而發生矛盾和融合,逐漸為中國文化所吸收,以至於成為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的歷史過程。用彤先生這部著作對當時在中國流傳的佛教思想的各種理論如般若學、涅槃學等等所作了深入的分析,為學術界十分重視。該書有關“《四十二章經》的考證”、“《太平經》與佛教”、“攝山三論宗之考證”以及佛經的翻譯及其流傳都作出了歷史性的重要貢獻。所以季羨林先生在《湯用彤先生誕辰百周年紀念論文集》的“序言”中說:“此書於1938年問世,至今已超過半個世紀。然而,一直到現在,研究中國佛教史的中外學者,哪一個也不能不向這部書學習,向這一部書討教。此書規模之恢宏,結構之謹嚴,材料之豐富,考證之精確,問題提出之深刻,剖析解釋之周密,實在可為中外學者們的楷模。凡此皆是有口皆碑,同聲稱揚的。在中國佛教史的研究上,這是地地道道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將永發光芒。”賀麟先生在《五十年來的中國哲學》中也說:“寫中國哲學史最感棘手的一段,就是魏晉以來幾百年佛學在中國的發展,許多寫中國哲學史的人。寫到這一時期,就碰到礁石,然而這一難關卻被湯用彤先生打通了。……所著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一書,材料的豐富,方法的謹嚴,考證方面的新發現,義理方面的新解釋,均勝過別人。”胡適先生對此書評價說:“此書甚好。錫予(按:用彤先生字錫予)與陳寅恪兩君為今日治此學最勤的。錫予訓練極精,工具也好,方法又細密,故此書最為權感之作。”(《胡適日記》,見《胡適全集》第32卷,第609頁)。

作者介紹

湯用彤(1893-1964),字錫予,湖北黃梅人。1917年畢業於清華學堂,1918年赴美國留學,1922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研究院,獲碩士學位。回國後歷任東南大學、南開大學、中央大學教授,1936年至1948年任北京大學(包括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及文學院院長。1947年被原中央研究院選為院士、評議員,兼歷史語言研究所北京辦事處主任。1949年1月後,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1952年1964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全國政協一屆委員、三屆常委、全國人大一、二、三屆代表。主要著作有:《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論稿》、《印度哲學史略》、《魏晉玄學講義》、《湯用彤學術論文集》、《〈高僧傳〉校點》、《漢文印度哲學史資料彙編》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