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藏詞音比較

漢藏詞音比較

利用漢語和藏語同源詞或古借詞推求語音對應,考證上古漢語語音系統,是漢語音韻學一個邊緣分支學科。從漢語藏語古文獻的常用詞可以發現,藏語漢語很多意義相近的詞讀音也相近,如果承認漢藏同源,或者只承認古漢藏語裡有大量借詞,都能利用這批材料研究漢語古音。例如漢語“孔”字和藏語的【k‘u嬜】都是常用詞,都有相當於現在北京話“窟窿”的用法,它們應當是同源詞,或是上古的借詞,可以推測漢語的“孔”字上古讀音類似【k‘u嬜】。

漢藏詞音比較

正文

利用漢語藏語同源詞或古借詞推求語音對應,考證上古漢語語音系統,是漢語音韻學一個邊緣分支學科。從漢語藏語古文獻的常用詞可以發現,藏語漢語很多意義相近的詞讀音也相近,如果承認漢藏同源,或者只承認古漢藏語裡有大量借詞,都能利用這批材料研究漢語古音。例如漢語“孔”字和藏語的【k‘u嬜】都是常用詞,都有相當於現在北京話“窟窿”的用法,它們應當是同源詞,或是上古的借詞,可以推測漢語的“孔”字上古讀音類似【k‘u嬜】。
漢藏詞音比較漢語古文獻早到兩周金文(甲骨系屬未敢肯定,暫缺),藏語古文獻不早於初唐,要晚近得多,可是並不妨礙比較。正象梵語文獻早到公元前4世紀,古日爾曼系語文獻最早到4世紀,相差也有近千年,印歐歷史比較語言學學者也能利用它們之間的語音對應規律,推測古印歐語語音系統。
漢藏詞音比較的前提是漢語藏語同源說,20世紀初期就有一批歐洲學者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如德國A.康拉德(1864~1925)和德國B.勞佛(1874~1934),他們在很廣的範圍探求漢台藏緬語同源。30年代王靜如繼續這種研究,用數目字一至十和人稱代詞我、吾、女的漢語、藏語詞音對比證明漢藏同源。例如,“二”的漢語古音是【ni】,藏語古音是gis;“三”的漢語古音是 【sɑm】,藏語古音是 gsum。英國W.西門華德也作過一定的研究,例如他舉證的“目”(眼)漢語古音【m嫀uk】,藏語古音mig ,“魚”漢語古音【嬜a】,藏語古音ńa,就比較有力。
20世紀40年代進入了利用漢藏同源語法成分考證古漢語語音的階段,俞敏的《漢語的"其"和藏語的"gji"》就是一例。他研究了藏語gji的5種形式(gji,gi,kji,ji,i)漢語其字的3種用法("配天其澤","彼其之子","子曰何其”)用其字和gji的比較表明了他作漢藏詞音比較的方法。他鑒於傳統的漢語音韻學研究韻部的成績比聲紐好,只對韻部音值作了比較研究,但是規模比較大,所得成果一部分以《漢藏韻軌》(即韻的語音對應規律)的題目附在《漢語的“其"和藏語的“gji”》後面(見表)。漢藏詞音比較俞敏採用黃侃28部部目,求得了除登歌齊豪沃5部外23部的音值。
這裡每類音只舉一個例,實際例字多得多。比如-im類字就可以再加khrims(法律)=欽、坎;gnim(剪子)=鑽;grim(急)=今(迨其今兮);ad▌im(泥塘)=浸; stim(吸水)=滲;thim(沉)=沉;▌im(好吃)=甚;gzim(睡)=寢; rim(行列)=林。
1973年,加拿大漢學家E.G.蒲立本在《關於漢語詞族的幾個新假說》中,從《漢書》用"都賴"對中亞Talas河證明漢語去聲有齒擦音韻尾,又利用藏語agebs-pa(蓋),完成體bkab和古漢語“蓋”、“盍”同源關係論證古漢語有-s收尾音。
1977年美國漢學家包擬古寫了《原始漢語和漢藏母語》,從添前字(不獨立成音節的詞頭)、聲母、介音、尾音各方面來探討,有些是很成功的。比如引chepang語中的“ HME”和古漢語火、(還可以補上“燬”)比較,試建*hm-復聲母就很有說服力。因為不看古文獻,只查第二手字書,有些努力是失敗的,比如給“庠”字下的注釋全是“祥”的意思,就是一例。
漢藏詞音比較還是在萌芽階段,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須待解決的問題。比如,聲紐的清濁對應沒規律,數目字“九”漢語裡屬清音見紐,聲紐古音讀 k,在藏語裡是dgu,ɡ是濁音,這類現象還沒有一種合乎實際的解釋。目前用來比較的常用詞數量也不夠多,材料還需要大量開掘。研究漢藏同源詞的語音對應,拿藏語詞音推測古漢語語音的結果,利用活語言材料,是這個邊緣學科的優越性。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