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碑館

《郎中鄭固碑》立子東漢桓帝延熹元年(158年),高6尺,寬2.5尺,額題“漢故郎中鄭君之碑”隸書2行,碑文除下端部分殘缺外,其餘大部完好。 《武榮碑》立於東漢靈帝建寧元年(168年),高7.2尺,闊2.5尺,碑文274字,原在嘉祥縣武氏墓群,清乾隆年間金石家黃易發掘武梁祠時,將其移置到濟寧。 《司隸校尉魯峻碑》立於東漢靈帝熹平元年(172年),高9尺,闊3尺,是濟寧石碑中最大的一通,額題“漢故司隸校尉忠惠父魯峻碑”篆書2行,據傳碑文為蔡邕所書。

【漢碑館】
濟寧漢碑形狀古樸粗獷,文字布局也不過分追求格式,且碑身帶穿,體現了墓碑的原始特徵。在濟寧漢碑中,有7塊墓碑、墓誌和1塊畫像石。其中《北海相景君碑》高6.7尺,闊3.4尺,額題“漢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銘”篆書一行,碑文文字大部完好,書法規範,筆力遒勁,是研究我國篆書藝術的重要史料。《郎中鄭固碑》立子東漢桓帝延熹元年(158年),高6尺,寬2.5尺,額題“漢故郎中鄭君之碑”隸書2行,碑文除下端部分殘缺外,其餘大部完好。《武榮碑》立於東漢靈帝建寧元年(168年),高7.2尺,闊2.5尺,碑文274字,原在嘉祥縣武氏墓群,清乾隆年間金石家黃易發掘武梁祠時,將其移置到濟寧。《司隸校尉魯峻碑》立於東漢靈帝熹平元年(172年),高9尺,闊3尺,是濟寧石碑中最大的一通,額題“漢故司隸校尉忠惠父魯峻碑”篆書2行,據傳碑文為蔡邕所書。《尉氏令鄭季宣碑》立於東漢靈帝中平三年(186年),原久埋土中,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由翁方綱、黃易等人發掘出土。碑高8.2尺,闊3尺,下端已殘去,現僅餘4尺。據洪适《隸釋》記載,此碑文字遠在宋朝已殘缺70%,不過還能看出“君字季宣……春秋五十有七,中平二年四月辛亥……三年四月辛丑葬”等字。《範式碑》立於魏明帝青龍三年(235年),碑頂垂虹3條,與《鄭季宣碑》完全相似,額題“故廬江太守范府君之碑”2行篆書,碑身現僅存右上一角,計字150餘個。《郭林宗碑》高4.6尺,闊2.3尺,上部殘掉,碑額已無,為明代仿刻的郭林宗墓志銘。《孔子見老子畫像石》高1.01尺,闊5.1尺,嵌在館內漢碑亭南壁。此石原為嘉祥武梁祠中諸畫像石之一,乾隆五十一年黃易發掘並移置到濟寧。畫面布局疏朗,簡潔明快,人物形象生動,細膩傳神,雕刻技法嫻熟流暢,是漢代石刻藝術中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作品。
濟寧漢碑館內藏的這批漢碑,屢見於《集古錄》、《金石錄》、《金石文字記》等著錄,是研究漢代歷史與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1977年被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