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簡介
【名稱】漢時講堂帖![漢時講堂帖](/img/b/428/nBnauM3X1ADOxUDM0QDNwUjN5ITMwIDOyIDOwADMwAzMxAzL0Q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作者】王羲之
【書體】草書
【時代】東晉
【材質】紙本墨拓
【規格】6行,49字
《十七帖》叢帖第二十一通尺牘。
《宣和書譜》作《講堂帖》。《鼎帖》、《二王帖》收刻。現有墨跡本存世,為臨本。
法帖釋文
釋文知有漢時講堂在,是漢何帝時立此?知畫三皇五帝以來備有,畫又精妙,甚可觀也。彼有能畫者不?欲因摹取,當可得不?信具告。
大意
聞知您(王羲之的好友周撫)那裡(蜀地)尚留存有漢代的講堂,不知是漢代時那個皇帝建立的?更知道其牆壁上畫有三皇五帝以來的種種史跡,應有盡有;畫的本身也頗精妙,甚有可觀。您那裡有能畫畫的人嗎?想請他臨摹下來,不知能否辦到?請寫信告訴我。考釋
第五行“欲因摹取”一句,《右軍書記》錄文作“欲摹取”。“講堂”即講經之堂。漢代之講堂,所授當然是儒家經典,佛教傳人中國後,僧侶說法講經之堂亦稱講堂。王羲之得知友人所在地有漢代講堂遺蹟在,內有三皇五帝圖繪,畫得十分精妙,便詢問講堂是漢朝什麼時候建立的,當地有無善繪事的人,要是摹取的話,能否得到。王羲之晚年對前朝古蹟和繪畫藝術表現出超常的興趣,這一現象,對於研究王羲之的愛好和思想歷程而言,是值得注意的。![漢代講學圖](/img/6/3c1/nBnauM3XxATO3QzM2QDNwUjN5ITMwIDOyIDOwADMwAzMxAzL0Q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書法欣賞
草書的“起”,就是首字領篇,“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草書的第一個字很重要,要有高屋建瓴、統領全局的氣勢。草書的“結”,就是尾字照應。……![童茂齡臨本](/img/2/548/nBnauM3X2IDOzczM4QDNwUjN5ITMwIDOyIDOwADMwAzMxAzL0Q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相關閱讀
此信中所說的“講堂”,就是指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後元三年)蜀郡太守文翁創辦的一所地方性學校“文學精舍講堂”。當時,蜀地文化落後,為改變這種狀況,文翁倡導讀書,![文翁石室](/img/1/5bb/nBnauM3X2IzN3ETNwUDNwUjN5ITMwIDOyIDOwADMwAzMxAzL1Q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關於十七帖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寫給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因為第一封信開頭是“十七”二字,於是統稱為《十七帖》。《十七帖》叢帖共二十九帖,目錄如下:01、郗司馬帖;02、逸民帖;03、龍保帖;04、絲布衣帖;05、積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處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鹽井帖;15、遠宦帖(省別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嚴君平帖;18、胡母帖;19、兒女帖;20、譙周帖;21、漢時講堂帖;22、諸從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藥草帖;26、來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此目錄主要依據孔氏岳雪樓本《十七帖》,藏香港中文大學。此本為“僧權”全本,摹刻於南朝梁內府所藏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