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克萊特勒

漢斯·克萊特勒 【Hans Kreitler 1916】,奧地利心理學家,出生於奧地利。

簡介

在維也納時,曾與K.彪勒E.布倫斯維克是同窗,在耶路撒冷時,曾與M.布伯S.博約旺蒂拉是同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獲得格拉茨大學的博士學位。由於受到認知至上思想的影響,他把大部分精力用於認知和行為含義的研究。
他和其妻舒拉密斯(Shulamith Kreitler)共同發展了關於引發和指導人類行為的認知理論和藝術經驗理論。夫婦倆以意義和信念的定向效果為基礎,用認知定向理論描述了感覺輸入和行為輸出之間的一連串事件,並為大件行為或整體行為的預測的糾正提供了手段。在《藝術心理學》一書中,克萊特勒根據內容變數、格式塔法則、生理學研究結果,以及深層的心理加工等分析了藝術知覺和既定的藝術法則。這些分析為繪畫、雕塑、音樂、舞蹈和文學的經驗效果論提供了理論依據,並被用作藝術教育和實驗美學的指導。

成就

自 1959 年起,克萊特勒便擔任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講師和研究員。1961 年他在特拉維夫創立了心理學系並擔任系主任。他還在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教育測試服務中心從事研究,並在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任職。因其對認知心理學的卓越貢獻,1977 年德國美因茨的約翰·古滕貝格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
1966 年,克萊特勒夫婦針對兒童關於性和嬰兒出生的概念進行了研究。他們以 185 名平均四歲至五歲半的幼兒(包括男生和女生)為訪談對象,其父母有來自中東、歐、非、美等國家的移民,因而受訪者東方人與西方人比率為 1:2。他們以一對一訪談的方式訪問幼兒,所提出的問題及研究發現如下:
性別的差異方面:4-6 歲的幼兒已經明白男女性別的差異,並且能自在、坦然地說出他們所知道的事。而西方血統的孩子比東方血統的孩子更清楚地知道性器官的位置及男女生位置的不同。其中男孩又比女孩更能清楚區別性器官和肛門不同之處,及男、女生小便時不同的位置;
嬰兒的創造和出生方面:幼兒認為胎兒是經由醫院或醫生的幫忙來到這世界上的。他們亦認為嬰兒在出生之前,是住在媽媽的肚子裡。幼兒對於嬰兒產生的說法是:藉由吃了某些食物,或是吞下一個寶寶進到媽媽肚子裡面的,或是嬰兒早就存在於媽媽的肚子裡。幼兒認為小寶寶大多是經由剖腹生產的方式生出來的;
胎兒的活動方面:幼兒對於“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在做什麼呢?”的想法是:胎兒在媽媽的肚子是在睡覺、遊戲或受苦的。
克萊特勒認為,為了促進幼兒心理和社會上的適應,幼兒需要從小就通過一系列有計畫安排的性教育課程來塑造幼兒的性概念。
1972 年,克萊特勒夫婦論及藝術中的四個現實,打破了藝術(虛幻)與現實之間的距離,以下為四個現實和兒童畫之間的關係:
一般性現實(common reality):兒童在畫面上呈現了日常生活或熟悉對象的概念及經驗,並且兒童借著畫作來重新體驗現實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在心理上統合對事物原有的熟悉或陌生感,進而以新的好奇與興趣所取代。
人類學上的現實(archeological reality):他提出S.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來闡述兒童畫與兒童在本我與超我之間的連結,藝術能使兒童被受壓抑的自我得到解放,反映在畫面上的,可能是兒童潛意識的自由、不被認可的自我表現,而種種表現的事物都借著藝術升華了。
規範的現實(normative reality):人類由最原始的本我,借著社會規範慢慢向超我邁進,兒童學習去遵守眾多繁雜的社會規範,以符合社會的期許,在藝術表現上,兒童可能借著繪畫表現一種符合倫理道德的內容。
預言的現實(prophetic reality):對於未知事物的期待與恐懼轉而在畫面上營造心理想像的空間,本來是不可知、不可觸摸的另一種世界,透過繪畫而實體化。
克萊特勒夫婦還發現,在欣賞一尊雕像時,有高達 84% 的人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作出模仿該雕像動作的行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