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壽絨繭蜂

漢壽絨繭蜂

漢壽絨繭蜂,昆蟲名,為膜翅目,繭蜂科。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寄主昆蟲有荻蛀莖夜蛾等,主要危害荻、蘆葦等作物。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雌蜂

漢壽絨繭蜂漢壽絨繭蜂

體黑色,長2.6mm,有光澤。頭部立方形,黑色,密生柔毛;前面觀寬為長的1.7倍;額和頭頂光滑有強光澤;顏面高為寬的0.7倍,顏面和頰有微細刻點和皺紋。口器紅褐色,下顎須淡黃色。單眼排列呈矮三角形,前單眼至後單眼之間的距離為兩後單眼距離的1/2,後單眼至複眼的距離為兩後單眼距離的1.5倍。觸角與頭胸之和等長,觸角端部兩節長寬相等。

胸部扁平;中胸背板的寬度窄於頭部的寬度(7:9),中胸背板長、寬和厚度的比率為12:14:11;前胸背板背溝下有刻點具光澤;中胸背板具強光澤,有明顯的刻點,後緣中部刻點密集變細,兩側稀少;小盾溝深,稍彎,有小脊;小盾片有光澤和稀疏刻點;中胸側板僅在翅基下脊附近有少數刻點,其餘部分光滑有光澤。並胸腹節密布網狀皺紋,端部中央有放射狀縱線。前、中足基節及後足跗節黃褐色,其餘均為鮮黃色;後足基節有強皺紋刻點,黑褐色,端部紅黃色,後足脛距略等,不及後足跗基節長度之半(2:5)。

前翅前緣脈和痣後脈黑褐色,翅痣褐色;徑脈第一段和肘間橫脈等長,連線處呈角度,短於翅痣的寬;回脈和翅痣的寬相等;翅痣短於痣後脈。

腹部稍長於胸部(21:19),第1、2背板除膜質邊緣外,黑色,均有網狀皺紋;第1背板從基部至端部稍加寬,長稍大於端部的寬(5:4);第2背板中域橫置,寬為高的兩倍(2:1),兩端角圓,第2背板稍短於第3背板,第3背板及以後背板暗紅褐色,光滑具光澤;產卵管鞘為後足跗基節長的2/3,肛下板端部圓。

幼蟲

體長2.8mm,長棒形,稍彎,兩端鈍圓,無足,乳白色,腹部表皮有淺皺摺。

圓筒形,縱徑3.8mm,橫徑1.06mm,白色,30~40個繭結成一團。

生物學特性

湖南漢壽一年發生9~10代,以幼蟲在寄主體內越冬。各代成蟲發生 期為:第1代(越冬代)於5月上旬始見;第2代5月下旬;第3代6月中旬;第4代 7月上旬;第5代7月下旬;第6代8月中旬;第7代9月上旬;第8代9月下旬;第 9代10月中旬;第10代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蜂羽化之前需在繭內充分翅展後再 靜狀一段時間,然後以上顎將繭咬一小圓孔爬出,爬出時間多在上午8~11時,少數在下午3~5時。成蜂有趨光性和向上性,一天中以上午10時~下午2時活動最盛,其活動主要是覓食(吸食花蜜)、交尾和產卵。在尋找寄主時,多在荻莖桿周圍向上爬行,找到蛀莖夜蛾危害孔後,順孑1道爬入莖桿內,產卵於寄主體軀兩側節間膜處。由於蛀莖夜蛾多在荻莖上部危害,而此蜂多有向上性,所以找到寄主的機會是很多的。漢壽絨繭蜂能寄生蛀莖夜蛾的幼齡和老齡幼蟲。成蜂的交尾活動一般在羽化後進行,雄蜂能交尾多次,雌蜂僅能交尾一次。室內用多種寄主如蘆螟、荻蛀莖夜蛾、大螟、高粱條螟、普通粘蟲作接蜂試驗,僅荻蛀莖夜蛾接蜂成功,育出子代,可見此蜂對寄主有較專化的選擇性。蛀莖夜蛾幼蟲被絨繭蜂寄生初期,食量減退,行動遲緩;寄生中期,食量大減,行動呆板;寄生後期蟲體環節鬆弛或腹部腫脹,不能取食。蜂幼蟲鑽出後,寄主幼蟲體側留下許多斑點,體液被耗盡,爾後死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