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國國旗
設計1932年(大同元年)3月1日滿洲國政府發布了《國旗制度布告》,規定滿洲國國旗由五色組成,旗地為黃色,左上角分別為紅、藍、白、黑的四色橫條,各占四分之一,橫縱比例為3:2。 1933年(大同二年)2月24日滿洲國國務院發布了第三號布告《對國旗意義的解釋檔案》,將國旗的含義解釋如下:藍色代表東方,紅色代表南方,白色代表西方,黑色代表北方,黃色則代表中央,象徵中央統御四方,其色彩來自社稷中的五色土。 規定艦首旗和船旗使用和國旗相同的設計,1935年(康徳2年)3月7日發布《海軍旗章令》以及《大同元年軍令第叄號滿洲國海軍旗式廢止檔案》對海軍旗進行了重新規定,將海軍旗統一為上半部分紅藍白黑四色,下半部分黃色,與軍旗相同樣式。
設計
1932年(大同元年)3月1日滿洲國政府發布了《國旗制度布告》,規定滿洲國國旗由五色組成,旗地為黃色,左上角分別為紅、藍、白、黑的四色橫條,各占四分之一,橫縱比例為3:2。 1933年(大同二年)2月24日滿洲國國務院發布了第三號布告《對國旗意義的解釋檔案》,將國旗的含義解釋如下:藍色代表東方,紅色代表南方,白色代表西方,黑色代表北方,黃色則代表中央,象徵中央統御四方,其色彩來自社稷中的五色土。 根據滿洲國國務院總務廳發布的《滿洲國國旗考》中的解釋,黃色象徵五行中的土,象徵統御四方的帝王仁德;紅色象徵火,代表熱情和勇敢;藍色象徵木,代表青春和神聖;白色象徵金,代表純潔和正義;黑色象徵水,代表意志和決心。 同時,黃色、紅色、藍色、白色和黑色又分別代表滿洲族、大和族、漢族、蒙古族和朝鮮族,象徵著五族協和,四個民族在滿族的統治下攜手建設滿洲國。 其他旗幟
1932年(大同元年)4月25日滿洲國海軍第三號令《滿洲國海軍旗式》制定了海軍旗。規定艦首旗和船旗使用和國旗相同的設計,1935年(康徳2年)3月7日發布《海軍旗章令》以及《大同元年軍令第叄號滿洲國海軍旗式廢止檔案》對海軍旗進行了重新規定,將海軍旗統一為上半部分紅藍白黑四色,下半部分黃色,與軍旗相同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