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蓮湘

姜堰滾蓮湘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滾”字,其他地區的打蓮湘,是用竹竿直接打在身上,而姜堰滾蓮湘是通過“滾擊”,用竹竿打擊身體的各個部位。 姜堰滾蓮湘是勞動人民在平時勞動過程中,通過勞動的實踐產生的一種舞蹈,它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是真正的農民自己的舞蹈。 姜堰滾蓮湘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已知確切姓名的傳承人依次為:劉振喜(1840年生)

概述

姜堰滾蓮湘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滾”字,其他地區的打蓮湘,是用竹竿直接打在身上,而姜堰滾蓮湘是通過“滾擊”,用竹竿打擊身體的各個部位。姜堰滾蓮湘分為上八盤、下八盤。上八盤通過“滾擊”上身的柔美動作來體現,而下八盤是通過腿部剛健跳躍的動作來體現。姜堰滾蓮湘的高標獨幟還表現在,其中一些技巧是睡在地上滾,擊打到最後動作的最高潮叫“龍翻滾”,就是演員睡在地上通過膝、腰、手幾個部位,同時擊打蓮湘的棒頭、棒尾,這樣在地上滾動形成一個高潮。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 姜堰滾蓮湘 所屬地區:江蘇 姜堰遺產編號:JSⅢ-17遺產類別:民間舞蹈遺產級別:省

淵源

關於姜堰滾蓮湘的起源,有兩個優美的傳說。其一,很早以前,在下河一帶,一戶地主家有個丫鬟叫蓮湘,她聰明能幹,美麗善良,在地主家每天挑水、燒菜、煮飯,她燒火時用一根竹竿,這竹竿叫吹火棒。冬天很冷的時候,她就用吹火棒邊跳邊擊打身體的各個部位,無意中就形成了一種舞蹈。當時有人看著,覺得很漂亮,就跟在後面學,她就熱心地教大家。後來丫鬟去世了,人們為了紀念她,就把這根竹竿叫做蓮湘。其二,孟姜女千里尋夫,走到蘇中地區,她手裡拿著一根乞討的棍子,一面拄著棍子乞討,一面用它驅狗。當地村民看到孟姜女打狗棍揮舞得很漂亮,就跟著學起來。兩種傳說,至今無從稽考,但它們都說明了滾蓮湘在下河一帶是有代表性的,特別是在節日或在廟會,滾蓮湘都起一種打場子的作用,在鄉村演出時都是通過滾蓮湘拉開一個場地,然後讓其他的節目來表演。姜堰滾蓮湘是勞動人民在平時勞動過程中,通過勞動的實踐產生的一種舞蹈,它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是真正的農民自己的舞蹈。

傳承

姜堰滾蓮湘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已知確切姓名的傳承人依次為:劉振喜(1840年生) 顧正邦(1893年生) 王長山(1910年生) 李道功(1951年生)2009年該項目被列為江蘇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