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順起義

滬順起義

“順瀘起義”(1926.7-1927)是在國共合作的形勢下,重慶地委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有計畫、有組織發動的一次英勇的武裝鬥爭。是除北伐主戰場外,國內支援、配合北伐戰爭最重大的軍事行動;也是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獨立掌握革命武裝,開展軍事鬥爭的一次重要嘗試,體現了重慶地委在大革命中特別是在軍運工作上的獨特成就。

簡介

為了策應北伐戰爭,中國共產黨發動了滬州順慶起義。1926年11月中旬,由楊公、朱德、劉伯承組成中共重慶地委軍委,楊兼任軍委書記,軍委會負責領導全川軍事運動,統一指揮四川武裝起義。

其具體計畫是:爭取駐防順慶和合川的3個旅首先起義,以順慶為根據地,在川中站住腳根,隨即發動駐防滬州的3個旅起義。以相策應。然後把瀘州起義軍迅速北調,到順慶會合,擴編為1個軍6個師,以劉伯承任軍長,創建中共實際領導的革命軍隊。

事件

可是瀘州起義首先爆發。賴心輝部屬第四混成旅袁昌文部曾在劉伯承指揮下參加民主革命。第十混成旅旅長陳蘭亭與第二混成施旅長李章甫矛盾很大。重慶地委決定以袁部為骨幹力量,吸收陳蘭亭參加,在瀘州組織起義。12月1日晨,袁昌文利用邀請李章甫前來參加軍士訓練學校畢業典禮的機會,將李扣留,宣布起義,向李部發起攻擊。次日,起義軍占領瀘州城。袁、陳當即發出起義通電,並以國民革命軍第四、五路司令的名義,出示布告。瀘州各團體召開歡迎袁、陳大會,慶祝起義的勝利。
瀘州起義的訊息立即傳到了重慶,楊公決定派劉伯承趕赴瀘州,率起義軍前往順慶。正值此時,順慶武裝起義也在12月3日爆發。鑒於順慶是計畫依託的根據地,遂決定按原計畫由劉伯承急赴合川,率黃慕顏部起義,隨即馳援順慶,指揮整個起義部隊駐在順慶的是川軍第五師何光烈部。何平時以“無政府主義者”自居,反對國民革命,被人稱為“活閻王”。何部旅長秦漢三、杜伯乾,在吳玉章等人策動下,逐漸靠攏革命。3日下午,秦漢三、杜伯乾分別指揮起義軍向何光烈師部進攻。次日晨,起義軍控制了順慶縣城。
黃慕顏接到秦漢三、杜伯乾起義的電報後,即在合川舉義,率部溯涪江而上,向西往大河壩前進。劉伯承在大河壩趕上了黃部,決定改變行進方向,揮戈北指順慶。9日,劉伯承率合川起義軍到達順慶,10日,合川和順慶的起義軍7000多人舉行誓師大會。在起義軍的擁護下,劉伯承正式就任國民革命軍四川各路總指揮職,黃慕顏、秦漢三、杜伯乾也分別就任國民革命軍四川第一、二、三路司令職。
在劉伯承的部署下,起義軍以黃慕顏所屬司令部為基礎,擴編為順慶方面總指揮部。按原定計畫,應以順慶為根據地,待瀘州起義軍前來會合,然後向綏定進擊,消滅頑固軍閥劉存厚。然而,瀘州順慶合川的起義,使四川軍閥們恐慌起來,氣勢洶洶地向起義軍撲來。而瀘州方面,10多天來遲遲沒有向北運動的樣子。面對這一形勢,劉伯承提出:迅速撤出順慶,向川鄂邊區前進,發揮起義軍的精神優勢,吃掉弱小軍閥,壯大革命力量,向武漢國民政府靠攏。正當起義軍商議移動之際,忽然接到楊公的緊急密信,稱已嚴令瀘州起義軍火速向順慶集中,指示一、二、三路原地堅守,等候瀘州起義軍前來會合。於是,劉伯承重新部署堅守順慶。
在敵人的進攻下,12月14日,劉伯承召集營以上軍官議會,討論放棄順慶向東轉移的方案。22日,劉伯承率領起義軍餘部 2000多人,撤到開江縣整頓。
12月8日,對瀘州起義進行指導和聯絡工作的吳玉章到達武漢。中旬,楊公派李嘉仲前往武漢,找吳玉章聯絡,向武漢政府和中共中央代表張國燾報告,說明起義的經過情形和起義部隊實力情況。並緊急請示如下事項:“一、委劉伯承以軍長名義,統率黃、秦、杜、袁、陳五部;二、撥款以濟軍中急需;三、政治部派人前往服務”。
在武漢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上,吳玉章提議給瀘順起義部隊以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五軍番號,委任劉伯承為該軍軍長,會議通過了這一提議。在當時,對起義軍儘快給予政治上的承認是有重大作用的。但譚延闓卻藉故拖延,說什麼要經過蔣介石,將此案交給蘇聯顧問加倫將軍帶往南昌讓蔣介石“划行”,故意從中作梗。後來,在軍事委員會會議上,鄧演達提議任命劉伯承為暫編第十五軍軍長,會議通過。1927年5月上旬,武漢政府正式任命劉伯承為國民革命軍暫編第十五軍軍長。
1927年1月,楊公、朱德、劉伯承召開軍委會議,緊急籌劃瀘州作戰方案,商定由劉伯承即刻赴瀘州,全權指揮瀘州起義軍。 1月下旬,劉伯承到達瀘州城,對起義軍進行了全面整頓,建立了總指揮部,統轄瀘州軍政財大權,徹底改組舊的衙門,清除反動分子和國民黨右派,加強起義部隊的政治工作,抓緊軍事訓練。但是,從4月中旬開始,軍閥劉湘、賴心輝、劉文輝等包圍了瀘州城。劉伯承帶領瀘州城軍民英勇地堅持了40多天,起義軍一些將領投降了敵人。在危急情況下,劉伯承於5月16日突圍出來,經西安、鄭州到達漢口。同年夏,秦漢三、杜伯乾率起義軍餘部越過大巴山,沿川陝鄂邊前進,向武漢政府靠攏,後來,在鄂西加入了國民革命軍第六軍。
瀘順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推動了四川革命運動的發展,震懾了四川軍閥,他們紛紛易幟,表示擁護國民革命。這就實現了中共中央關於抑止川軍東下威脅武漢的戰略目的,對鞏固當時國民革命的大好形勢起了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