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制火

滋水制火,同壯水制火,是治療失眠的基本方法。

壯水制火
壯水制火是治療失眠的基本方法。壯水可以制火,水足則能納陽;火旺擾神,制火可以寧心,心靜則神安;水虧火旺,又當壯水與制火兼顧。故壯水與制火可以單行,也可並施。
陰虛陽亢,陽虛陰盛是臨床常見的兩種證候,其主要病理基礎是陰陽偏衰,即人體陰精或陽氣虧虛,其虧虛包括了機體的精、氣、血、津等各種基本物質的不足及其功能減退,也概括了臟腑、經絡等組織生理機能的失調或減退。由於陰精陽氣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互根互用及相互轉化的關係,從而維持著相對平衡狀態。如果一方面物質減少或功能減退時,則必然形成陰虛陽亢的虛熱證或陽虛陰盛的虛寒證。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所謂求其屬也”。經唐代著名醫學王冰發揮做:“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而成為調整陰陽的一個常用治則,並一直有效地指導著臨床。
“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又簡稱為“壯水制火”、“壯水制陽”、“滋水制火”、“滋陰涵陽”、“育陰潛陽”等是通過滋陰壯水來抑制陽火亢盛。宋代錢乙創立的六味地黃丸被認為是滋陰之祖方,後人方中又加入知母、黃柏,滋陰之中兼寓抑陽之義。丹溪制大被陰丸,用龜板沉潛之品,以制陽亢,配地黃育陰,確具有創見。明清以後醫家,用介屬潛陽者漸多。至吳鞠通,吸取前人經驗,立大小定風珠,三甲復脈湯諸方,育陰潛陽治療濕病,並進一步推廣套用於內傷雜病。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後人又稱為“益火消陰”“扶陽退陰”等是通過扶陽益水來消退陰寒,主要是用具有補陽(壯陽、助陽)作用的藥物以治療脾腎陽虛,症見畏寒肢冷,腰膝酸軟、腹痛、久瀉、陽痿、滑精、早泄、尿頻清長、水腫及舌淡、脈細弱等症。臨床常以桂附地黃丸為代表方劑,此外如四逆湯、真武湯、理中湯等溫陽利水,溫腎補氣,回陽救逆等法臨床亦廣為套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