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78年,臨滄師專班創辦。
1984年,臨滄教育學院成立,成人高等教育應運而生。學校設中文科。
1985年,學校成立外語系。
1996年,學校中文科改設中文系。
2004年,學校成立信息科學與技術系。
2005年9月,學校開始面向全省招收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同時招收緬甸籍留學生。成立藝術與體育系。
2007年,臨滄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建立。設立數理系。
2009年,學校設立經濟與管理系。
2013年9月,經雲南省教育廳批准,由中央新影集團、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臨滄市人民政府、滇西科技師範學院聯合舉辦亞洲微電影學院。藝術與體育系改為藝術系。
2014年,學校體育學院被雲南省體育局、雲南省教育廳命名為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
2015年,臨滄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更名為滇西科技師範學院。
2016年,學校經濟與管理系改為管理與經濟學院;數理系更名為數理學院;中文系改為文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系改為信息工程學院;藝術系更名為藝術學院。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根據2016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400餘名專任教師,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05人,副高以上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35%;有博士、碩士共26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4%;“雙師型”教師22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3%。有多位教師榮獲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國貼”專家、雲嶺教學名師、雲南省突出貢獻專家、“省貼”專家等榮譽。學校聘請了88名來自行業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兼職教學。有雲南省級教學名師工作室(專科)5個、雲南省級教學團隊3個,雲南省級教學名師(專科)5人。
雲南省級教學名師工作室(專科):李紅梅名師工作室、董大校名師工作室、那金華名師工作室、趙衛華名師工作室、郭鏞名師工作室
雲南省級教學名師(專科):李紅梅、董大校、那金華、郭鏞、趙衛華
雲南省級教學團隊:
時間 | 名稱 | 負責人 | 類別 |
2012年 | 歷史教育教學團隊 | 李國明 | 專科 |
2011年 | 數學教育教學團隊 | 董大校 | 專科 |
2009年 |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 | 那金華 | 專科 |
資料來源: |
院系設定
根據2016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設有馬克思主義學院、文學院、亞洲微電影學院、管理與經濟學院、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數理學院、生物技術與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藝術學院、體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航空與軌道交通學院等14個二級學院,開辦本科專業17個,專科專業61個。
院系 | 專業 | 類別 |
管理與經濟學院 | 審計學 | 本科 |
會計 | 專科 | |
經濟信息管理 | 專科 | |
工商企業管理 | 專科 | |
酒店管理 | 專科 | |
社區管理與服務 | 專科 | |
保險 | 專科 | |
市場行銷 | 專科 | |
空中乘務 | 專科 | |
教師教育學院 | 特殊教育 | 本科 |
學前教育 | 專科 | |
特殊教育 | 專科 | |
生物技術與工程學院 | 茶學 | 本科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本科 | |
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 | 專科 | |
畜牧獸醫 | 專科 | |
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 | 專科 | |
設施農業與裝備 | 專科 | |
化學教育 | 專科 | |
生物教育 | 專科 | |
數理學院 | 數學與套用數學 | 本科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本科 | |
數學教育 | 專科 | |
國小數學教育 | 專科 | |
物理教育 | 專科 | |
計算機系統維護 | 專科 | |
礦物加工技術 | 專科 | |
體育學院 | 體育教育 | 專科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教育 | 專科 |
套用緬甸語 | 專科 | |
套用泰國語 | 專科 | |
文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本科 |
國小教育 | 本科 | |
語文教育 | 專科 | |
國小教育 | 專科 | |
文秘 | 專科 | |
新聞采編與製作 | 專科 | |
茶藝與茶葉行銷 | 專科 | |
信息工程學院 | 物聯網工程 | 本科 |
計算機套用技術 | 專科 | |
計算機網路技術 | 專科 | |
物聯網套用技術 | 專科 | |
現代教育技術 | 專科 | |
亞洲微電影學院 | 數字媒體技術 | 本科 |
影視多媒體技術 | 專科 | |
藝術學院 | 音樂教育 | 專科 |
美術教育 | 專科 | |
環境藝術設計 | 專科 | |
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 | 政治學與行政學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 | 專科 | |
司法助理 | 專科 | |
歷史教育 | 專科 | |
資料來源: |
教學建設
根據2016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雲南省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56項,其中雲南省級精品課程(專科)6門、雲南省重點建設專業(專科)2個、雲南省專業服務產業能力建設項目(專科)2個;雲南省財政重點支持特色專業(專科)3個,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專業(專科)1個,雲南省雙語教學示範課(專科)1個,雲南省省級實習實訓基地(專科)1個,雲南省級小語種項目5個。
2017年,學校繼續教育學院牽頭申報的“邊境國門大學華文教育實踐與探索”、亞洲微電影學院牽頭申報的“新媒體專業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雲南省第八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雲南省重點建設專業(專科):數學教育、東南亞語種
雲南省專業服務產業能力建設項目(專科):礦物加工技術、設施農業技術
雲南省特色專業(專科):礦物加工技術、設施農業技術、茶葉生產加工技術
雲南省財政重點支持特色專業(專科):礦物加工技術、套用泰國語、套用寮語
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專業(專科):套用緬甸語
雲南省雙語教學示範課(專科):《中國文化概論》
雲南省省級實習實訓基地(專科):農業技術類專業實習實訓基地
雲南省級小語種項目:
時間 | 名稱 | 負責人 | 類別 |
2014年 | 新專業支持計畫 ---- 套用寮語 | 龍宇 | 專科 |
2014年 | 優秀學生留學支持項目 | 於承李等 | 專科 |
2013年 | 東南亞南亞語種人才培養基地項目 | 楊漢鵬 | 專科 |
2012年 | 小語種人才培養示範點 | 楊漢鵬 | 專科 |
2010年 | 小語種出國申報 | 楊漢鵬 | 專科 |
資料來源: |
雲南省級精品課程:
時間 | 名稱 | 負責人 | 類別 |
2012年 | 茶藝與茶道 | 王紹梅 | 專科 |
2011年 | 中學數學教學技能 | 譚丹英 | 專科 |
2011年 | 中學教育學 | 郭鏞 | 專科 |
2010年 | 茶樹栽培技術 | 於龍鳳 | 專科 |
2009年 |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 何唯 | 專科 |
2009年 | 計算機文化基礎 | 李燕梅 | 專科 |
資料來源: |
雲南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時間 | 名稱 | 負責人 | 類別 |
2014年 | 雲南-東協區域小語種套用技術型人才聯合培養研究 | 童紹英 | 專科 |
2014年 | 雲南沿邊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設定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關係研究 | 周家瑜 | 專科 |
2013年 | 邊境民族地區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與研究 | 李紅梅 | 專科 |
2012年 | 基於CDIO模式的數據結構課程教學改革 | 李燕梅 | 專科 |
2012年 | 基於職業能力培養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初等教育專業教學技能課程改革 | 李發榮 | 專科 |
2010年 | 基於職業能力培養的《中國現代史》教學改革 | 周家瑜 | 專科 |
資料來源: |
合作交流
根據2016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先後派出10批教師赴緬甸、泰國等培養華文教師940餘人次,與緬甸、泰國、印度、紐西蘭、英國、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汶萊等國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成功主辦了“同飲一江水——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教育與區域發展論壇”。學校與台灣十餘所高校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開展“3+1”“2+1”的人才培養,並與台灣西部開發公司、台灣中華普洱茶協會合作建立了雲台茶學院。
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根據2016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12個校級研究機構;是全國首個“民族團結進步協同創新中心”的核心協同單位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合作單位;與北京語言大學共建“華文教育研究院”。
習近平民族團結進步思想研究中心 | 一帶一路研究院 | 國際佤文化研究院 |
滇西高原生態特色農業研究院 | 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 國門高校國學研習中心 |
語言套用研究所 | 比較文學研究所 | 華文教育研究院 |
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 | 新時代中國特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研究中心 | 中緬通道與環印度洋研究中心 |
資料來源: |
科研成果
根據2016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先後獲國家專利42項,獲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成果獎20餘項,獲雲南省社會科學特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獲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6項;獲省廳級教學科研成果獎勵69項。近5年出版專著、教材100餘部;發表論文1069篇;主持承擔和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3項,主持和參與國家級項目26項,主持省廳級各類科研項目73項;被黨政機關採納的諮詢報告82件;多份決策諮詢報告專版刊發於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要報》、教育部《高校智庫專刊》呈報黨和國家領導人資政,1項決策諮詢報告獲中央領導同志批示。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止2014年12月,滇西科技師範學院圖書館共有館藏圖書資料70.2餘萬冊(件),2014年訂購期刊654多種,報紙31種,特色館藏為地方世居民族文獻,並藏有臨滄市唯一一套《四庫全書》。圖書館有本地電子資源3.75T,並可提供中國學術期刊網(CNKI)、超星數字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的網路資源和光碟資料庫,可供使用的中文電子期刊1.8萬餘種;有中文電子圖書15萬餘冊;引進的中文資料庫資源包含了國內二次文獻資料庫、電子圖書、中文全文電子期刊、碩士、博士學位論文等。
•學術期刊
《滇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原名《臨滄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創刊於1992年,主管單位為雲南省教育廳,主辦單位為滇西科技師範學院,期刊被維普MARC數據、維普DC數據收錄,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館藏。
文化傳統
標識
•校徽
學校徽志的圖案呈圓形,兩個同心圓構成兩個環——中心環和外環。中心環是主體圖案,上半部分圖案形似彩雲之南的祥雲、三江併流之浪花、展翅翱翔之鳳凰;環中有“ L”(臨滄)和“ D”(滇西)的形狀;下半部分圖案形似展開的書本,托舉狀的雙手,破土而出的幼苗,展翅的和平鴿及象徵佤文化的牛角。外環是學校的中英文名稱,中文名稱在上,英文名稱在下,依環狀從左向右排列,各占半個環。
•校旗
學校校旗為:紅色長方形3號旗(192cm*128cm),左上角配以學校徽志,中央印有“滇西科技師範學院”中文名及英文名,顏色組合分三類: 一是紅色底白字,二是海藍色底紅字,三是粉色底海藍色字。正式場合使用紅色底白字校旗。
文化活動
根據2016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舉辦了新生民族舞課間操比賽、國家安全教育日知識競賽、茶藝技能大賽、新年篝火晚會等活動,組織學生參加了雲南省大學生計算機作品大賽、臨滄市農業科技“三下鄉”等活動。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黨委書記 | 張中義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王德強 |
副校長 | 楊寶康、董大校 |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 劉繼紅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段佳美 |
副院長(試用期一年) | 黃城書 |
資料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