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四大家

清代對溫病學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做出貢獻的醫家是葉桂、薛雪、吳瑭、王士雄,後人稱之為溫病四大家。

葉桂(1667~1746):字天士,號香岩,江蘇吳縣人。祖父葉時是當地的名醫,父葉朝采也精通醫術,葉桂幼時就跟隨家人學醫。他孜孜好學,聞有醫術高明者,即前往拜師求教,十年中先後從師17人。他善於吸收其他醫家的理論與經驗,擅長治療時疫與痧痘,著作有《溫熱論》等。在溫病學的基礎上,起了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為溫病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薛雪(1681~1770):字生白,號一瓢,江蘇長洲(吳縣)人。青年時練過武術,擅於詩畫,擅長治濕熱病,撰有《濕熱條辨》一卷。在我國醫學史上,對濕熱病專篇進行論說,薛雪是第一人。他在《濕熱條辨》中對發病機理、症候演變、審證要點及有關疾病的鑑別等均作出了較全面和深刻的闡述。他不僅繼承了張仲景傷寒理論,融貫歷代醫家學說,而且以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作為基礎,對溫病學說作出重要貢獻。

吳瑭(約1785~1836):字鞠通,江蘇淮陰人。19歲因父病逝而立志學醫。受到吳又可《瘟疫論》和葉桂的啟發,所以繼承葉天士對溫病的研究,於四十歲寫成《溫病條辨》。他首先提出九種溫病,創立三焦辨證,總結溫病治療原則,有效方劑及危險階段的藥物使用,直到現在醫界仍有將三焦辨證和衛氣營血辯證結合運用的主張。吳瑭在溫病學上做的貢獻使溫病學說獲得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王士雄(1808~1868):字孟英,晚字夢隱,號半痴山人,浙江錢塘人。著有《霍亂論》《溫熱經緯》等。其中《溫熱經緯》一書中將溫病分為新感和伏氣兩大類,並就其病源、症候及診治等進行闡述,既是溫病學論述的彙編又是溫病診治參考書,流傳頗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