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漁鼓

溫州漁鼓

漁鼓古時從閩南傳人,是一種獨具風韻的曲藝。它流行於本縣西南部靈溪、藻溪、橋墩、馬站、赤溪等講閩南話地區。深受山區民眾的歡迎。80年代,全縣(平陽、蒼南)有登記的漁鼓藝人60餘人。腔與流派:唱、表、白均用閩南話,以唱為主,表白不多,唱詞基本是七言句,但押韻不嚴格,其曲調以高昂雄渾見長,尾聲悠揚,別具一格。

溫州民間文藝家溫州民間文藝家

簡介

溫州漁鼓古時從閩南傳人,是一種獨具風韻的曲藝。它流行於本縣西南部靈溪、藻溪、橋墩、馬站、赤溪等講閩南話地區。深受山區民眾的歡迎。80年代,全縣(平陽、蒼南)有登記的漁鼓藝人60餘人。

腔與流派:唱、表、白均用閩南話,以唱為主,表白不多,唱詞基本是七言句,但押韻不嚴格,其曲調以高昂雄渾見長,尾聲悠揚,別具一格。
樂器:一鼓(鼓為一截長80厘米、直徑約10厘米、下端蒙著豬油薄膜的毛竹筒)一拍(拍為一對長10厘米的竹片)。
流傳演出場所:祠堂、大廳、農家門前空地、學校操場等。

其他信息

蒼南縣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漁鼓藝人吳明月第一人稱的唱法,演唱30年前自己飼養豬母的經過。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華肖娜以對唱形式,向他提出了當今青年人的疑問。節目為古老的藝術形式注入現代內容,顯得意趣盎然。

蕁吳明月、華肖娜師徒在表演漁鼓對唱蕁吳明月、華肖娜師徒在表演漁鼓對

漁鼓曲目——《六畜興旺 五穀豐登》

吳明月先唱:“板子敲起鬧嘁嘁,嘭鼓一響唱當時,不唱別人唱自己,回憶當初三十年,計畫經濟太死硬,豬母生子也要政府批。”為什麼“豬母生子也要政府批”?由此引出話題。
華肖娜對唱:“30年前我未出生,不曉當初扁共圓。先生若是有苦楚,請你對咱說一篇!”代表了年輕一代對當時計畫經濟的不理解。
“我的老家住渡龍,家庭成分是貧農。當時參加農業社,生產落後苦貧窮。要想副業搞發展,社員一班來商量。叫我飼雞飼豬母,豬子出賣好經商。報告一張到公社,文書搖頭不蓋章。”唱出了改革開放之前的農業體制。“我當時一氣怒火沖,老早縣府在昆陽。起早夾支紙雨傘,來去一天走忙忙。天寒地冷衫穿少,天氣不巧遇雨風。”
華肖娜又唱:“你有車不搭走忙忙,有衫不穿把體傷。你人個性太特別,別人講你不正常。”引起笑聲不斷,同時又引出了下面的話題。

漁鼓
漁鼓
“搭車買票要介紹信,找人曠工又勞神。絞布做衫要布票,一年五尺按人丁。”這一句,讓中老年人想起了30年前的歲月,當時交通不發達,人多車少,還經常要憑介紹信才能購車票;當今的年輕人實在無法理解,去剪布做衣服,也要布票,而且是“一年五尺按人丁”分配。
“我找到幾個‘幹部相’,喝茶看報在辦公。他講只集體沒單幹,我空走路途沒成功。”“我回來日想暝(夜)也想,大隊辦起畜牧場。飼豬飼雞帶飼羊。開始之時成群又結對,邊飼邊倒總是虬。”這一句,又引來陣陣掌聲。虬,閩南方言,在這裡是說小雞小豬小羊,不但長不大,還萎縮了。“雞母生蛋像核桃子,豬母瘦得如猴子精。畜牧事務沒人理,預防不好沒科技。雞瘟豬死牛又病,臭氣引蠅沒改移……”幾句話語言生動,再加上藝術家的表演動作,把現場氣氛推向新高潮。
華肖娜接唱:“先生餵——,你如此決心辦不成,聽講當初歹年成。先生一家十口人,生活困難實可憐。”
“農業減產沒收成,沒米要吃番薯藤。政策死板餓帶嗷,想起當初淚淋淋。”

華肖娜又唱:“你講當初吃番薯藤,吃了為啥淚淋淋?酒家藤莖炒米粉,是我愛吃好點心。”這是當今青年人對過去的誤會。因為過去主糧不足,只好以番薯藤充飢。但現在不同了,有了充足的主糧,酒家以新鮮的番薯藤炒米粉當點心,吃著玩。
吳明月接下來唱:“一次兩次嘗嘗新,長期當飯不對經。沒油沒料沒味素,營養全沒啥頭成。你看自己人生‘水’,”華肖娜急著追問一句:“我天天吃會怎么樣呢?”吳明月唱:“會臉瘦飢黃大眼睛。”
通過一小段過渡,“三中全會一召開,神州大地響春雷。城鄉經濟大發展,各行各業齊騰飛。”吳明月又唱自己的經歷:“全心創業樹榜樣,辦起特色養豬場。”接著道白:“黑豬、白豬、花豬、日本豬、美國花種豬、橫河人騸豬。”這是相聲中的“慣口”,引來陣陣笑聲,現場效果很好。

結尾時華肖娜唱:“改革開放30年,城鄉處處大變遷。我追你趕創先進,”最後兩人合唱:“千家萬戶爽如仙。”
吳明月是著名民間藝術家,在布袋戲漁鼓演唱中獨樹一幟,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06年溫州大學音樂系畢業的高才生華肖娜,對漁鼓情有獨鍾,她曾拜吳明月為師,所撰寫的論文《蒼南漁鼓現狀調查與研究》被評為溫州大學優秀畢業論文。兩年來,她利用節假日虛心學習漁鼓,成為蒼南縣最年輕的漁鼓藝術傳承人。

吳明月、華肖娜師徒兩人的漁鼓對唱,語言通俗易懂,動作優美傳神,是一次轟動蒼南縣城的演出,成為靈溪鎮今年邊貿文化節文藝活動中最精彩的節目,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次成功展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