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據《永嘉縣誌》記載,居士林前身系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所建的“法濟寺”,至清光緒年間,因慈湖南村的平原寺倒塌,後經拆毀拼建,改名“平原寺”,至“文革”期間與其它寺院一樣遭到很大破壞,只剩殘壁斷牆,盡成廢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重申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83年當地信眾著手重建平原寺,但終因心有餘而力不足,只建了“倉庫”式三間簡殿。
1987年 城區青年居士余大定受當地信眾之請,帶十多名居寺,將三間簡殿湊成五間,暫作大殿,並在左右配建了十間臥房,開始有了安身學修佛法之地,並定名“平安佛教居士林”,此後林內居士不斷增加。
1991年1月,得到甌海縣人民政府宗教事務局的關懷與支持,並發文批准平安佛教居士林成為一個合法的佛教居士活動學修為一體的場所。全體林員在林長余大定居士的帶領下,不辭辛勞,團結一致,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翻修擴建,在短短的幾年中改變了整個居士林面貌,其中軸線建有三座三門建築:護法殿、毗廬寶殿、大悲樓;山門外建有七級浮屠(景星塔)、五觀堂(齊堂)、青石七如來、放生池、超然亭、六道展覽室等。大殿左右建有法雨樓、藏經樓、閱覽室、法物流通處及百餘間臥房。整個居士林可容納二百以上人次在此清靜的學修儀規嚴格按淨土宗的教理程式進行,成為溫州市區唯一專修淨土宗的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