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介紹
本節藥物,味多辛苦,性多溫燥,主歸肺、脾、肝經,有溫肺祛寒,燥濕化痰之功,部分藥物外用有消腫止痛的作用。溫化寒痰藥,主治寒痰、濕痰證,如咳嗽氣喘、痰多色白、苔膩之證;以及由寒痰、濕痰所致的眩暈、肢體麻木、陰疽流注,以及瘡癰腫毒。臨床運用時,常與溫散寒邪,燥濕健脾的藥物配伍,以期達到溫化寒痰、濕痰的目的。溫燥之性的溫化寒痰藥,不宜用於熱痰、燥痰之證。常用藥有: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皂莢、旋覆花、白錢、貓爪草、細辛、白芥子、蘇子等。
代表方
苓甘五味姜辛湯、三子養親湯
溫化寒痰劑,適用於寒痰證。寒痰證多因素體陽虛,寒飲內停;或外受寒邪,津液凝結而成。主要症見咳嗽痰多,清稀色白,或兼見口鼻氣冷,肢冷惡寒,舌體淡胖,脈來沉遲等。本類方劑多以溫化寒痰藥如細辛、白芥子、蘇子等為主。代表方如苓甘五味姜辛湯。
本節藥物,味多辛苦,性多溫燥,主歸肺、脾、肝經,有溫肺祛寒,燥濕化痰之功,部分藥物外用有消腫止痛的作用。溫化寒痰藥,主治寒痰、濕痰證,如咳嗽氣喘、痰多色白、苔膩之證;以及由寒痰、濕痰所致的眩暈、肢體麻木、陰疽流注,以及瘡癰腫毒。臨床運用時,常與溫散寒邪,燥濕健脾的藥物配伍,以期達到溫化寒痰、濕痰的目的。溫燥之性的溫化寒痰藥,不宜用於熱痰、燥痰之證。常用藥有: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皂莢、旋覆花、白錢、貓爪草、細辛、白芥子、蘇子等。
苓甘五味姜辛湯、三子養親湯
痰症是中醫術語,泛指痰涎停留於體內的病症,特指肺病。
詞語注音 詞語釋義 中醫辨證小兒暑溫是感受暑溫邪毒引起的時行疾病。臨床以高熱、抽風、昏迷為主症,發病急驟,變化迅速,易出現內閉外脫、呼吸障礙等危象,重症病例往往留有後遺症,導致終生殘疾。
疾病簡介 病因病機 臨床診斷 辨證論治 預防護理春溫是發生於春季或冬春之交的急性外感熱病。歷代醫家對春溫的認識不盡相同,但以伏邪溫病而論者占多數。冬受寒邪,至春而發的溫熱病。
詞語多義 概述 分類 病理 常見證型化痰止咳平喘劑:以祛痰、止咳、平喘藥為主要組成,具有消除或減輕咳嗽、氣喘、痰飲等作用的一類方劑。主要治療外感邪氣犯肺,肺氣不宣,或肺氣虛、肺陰虛,或臟腑...
分類和適應症 使用注意事項痰濕體質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體質類型,當人體臟腑、陰陽失調,氣血津液運化失調,易形成痰濕時,便可以認為這種體質狀態為痰濕體質,多見於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
簡介 引起原因 病例 分辨八種體質 1至2痰濕體質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體質類型,當人體臟腑、陰陽失調,氣血津液運化失調,易形成痰濕時,便可以認為這種體質狀態為痰濕體質,多見於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
簡介 引起原因 病例 分辨八種體質 體質配藥繼河間(劉完素)、丹溪(朱丹溪)之學廣為傳播之後,明代時醫用藥每多偏執於苦寒,常損傷脾胃,克伐真陽,又形成了新的寒涼時弊。鑒於此,以薛己為先導的一些醫家...
形成背景 代表醫家介紹 溫補名方暑溫指夏季感受暑邪而發病的熱性病,是夏季較烈性的一類傳染病,前人稱為“暑溫夾癘”。
概述 診斷要點 辨證分析 分類 診斷依據導痰湯是一種藥方,出自於《校注婦人良方》卷六。由《太平惠民合劑局方》二陳湯衍化而來。組成是制半夏6克(二錢); 橘紅, 茯苓, 枳實(麩炒), 南星, ...
藥方組成 基本信息 方論選萃 近代驗證 按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