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河南省
湯陰岳飛廟V-351
簡介
湯陰岳飛故里“宋岳忠武王廟”,原名精忠廟,位於河南省湯陰縣城內西南街。始建時間無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建。歷代曾多次作修葺,增建,至今占地6千4百餘平方米,六進院落,房屋建築100餘間。其內含豐富,殿堂雄偉,碑碣林立。其規模僅次於杭州岳飛墓廟。廟坐北朝南,外廊呈長方形。臨街大門為精忠坊,面西,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木結構牌樓,斗拱型制九踩四昂重翹。
坊之正中陽鐫明孝宗朱祐樘賜額“宋岳忠武王廟”,兩側八字牆上用青石碣分別陽刻“忠”、“孝”兩個大字。字高1.8米,遒勁端莊,格外醒目,過精忠坊為山門,坐北朝南,三開間式建築,兩側扇形壁鑲嵌有滾龍戲水浮雕,門前一對石獅分踞左右。山門檐下一排巨匾,上書“精忠報國”、“浩然正氣”、“廟食千秋”,是當代書法家舒同、楚圖南、肖勞的手跡。明柱上嵌有當代文學家魏巍撰書的楹聯:“存巍然正氣;壯故鄉山河。”兩側還有一副楹聯:蓬頭垢面跪當前,想想當年宰相;端冕垂旒臨坐上,看看今日將軍。山門對面為施全祠,內塑施全銅像,前石階下秦檜、王氏、万俟卨、張俊、王俊五奸黨鐵跪像呈鎮壓之勢。拾級入廟,古柏蒼勁,碑碣林立,東有肅瞻亭,西有覲光亭,儀門前兩道高大的碑牆把這裡闢作東西兩個小院。院中各有亭子一座,東曰“肅瞻”,西曰“覲光”。在林立的碑刻中,有明清帝王謁廟詩篇,有名代重修擴建古廟勝跡的記實,更多的是歷代文人學士頌揚英雄的詩詞歌賦。尚存近200塊。穿過御碑亭,便是岳廟之主體建築——正殿。
該殿面闊五間18.30米。進深三間11.60米,斗拱型制為五踩重翹重昂,硬山式建築,高10米。體態穩重,氣勢恢宏。殿門楣上懸有五塊巨匾,分別是“乃武乃文”、“故鄉俎豆”、“忠靈示泯”、“百戰精威”、“乾坤正氣”。其中“百戰神威”和“忠靈未泯”為清帝光緒和太后慈禧所題。正殿中央為岳飛彩塑坐像,高丈余,英武魁偉,正氣凜凜。上懸“還我河山”貼金巨匾。坐像兩側鑲嵌張愛萍將軍題寫的楹聯“朱仙鎮血戰喪敵膽,風波亭長恨遺千秋”。四周牆上,懸掛著國內現代著名書畫家頌揚岳飛的書畫墨寶。大殿兩側的東西廡中,為岳飛史跡陳列室。
大殿後院,是寢殿、岳雲祠、四子祠、岳珂祠、孝娥祠、三代祠等。寢殿上方懸有現代著名書法家商向前、沈鵬等題寫的匾額和魏傳統等的楹聯,內陳列著著名的書法珍品《出師表》石刻,有刻石一百四十餘方。
歷史
湯陰的岳廟始建年代不詳。明景廟元年(1450年)重修殿宇,建築近百間。雖然晚於杭州岳墳298年,但至今畢竟有554年歷史,因此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曾關心這座岳廟的保護情況,要求禁止在廟裡開會,
保持古廟的靜穆。他還曾稱許岳飛是河南出的一個大好人,並親筆書寫了《滿江紅》一詞,手跡現已刻成碑碣。不過,岳飛的形象之所以深深紮根於民心,並不是由於個別領袖人物的表彰,而是基於他“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以及在他身上所集中體現的“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的高風亮節。此外,岳飛蒙冤受難,也是激起後人對他同情、緬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經歷了夢魘般的“十年浩劫”之後,因“三家村”冤案而慘遭迫害的作家廖沫沙,就專門為湯陰岳飛紀念館題寫了一首七絕:“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千古奇冤昭雪盡,子孫萬代莫重溫。”強烈表達了這位“文革”倖存者銘記歷史教訓力避重蹈復轍的強烈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