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湘中盆地涉及的區域有:長沙市、湘潭市、婁底市、邵陽市、衡陽市、永州市、郴州市。注意:涉及並非包括,涉及的地市,其範圍里有的地帶屬於湘中盆地之外的大型山脈,例如邵陽市西部一些地帶就在雪峰山上,其中洞口縣的西部靠近雪峰山的主峰、綏寧縣的縣城就在雪峰山的南腳下。
其中包括幾個次級盆地:長沙盆地-湘潭盆地、新化-漣源盆地、邵陽盆地、衡陽盆地、永州盆地(零祁盆地)。——永州盆地的相對獨立性很強。其中邵陽盆地最大,它的東北向婁底市區方向開口,因此也稱婁邵盆地。
內部有不同組合:婁邵盆地與衡陽盆地之間是高崇的衡山山脈,邵陽盆地與新化-漣源盆地之間是天龍山-金龍山,邵陽盆地與永州盆地之間是高崇的越城嶺(有的人把它劃歸於南嶺之一)及其餘脈。
其中,也有一些中小型大山(所謂中小型是相對於雪峰山、武陵山、羅霄山脈等等綿延數百里的超級大山或山脈而言)。
到本詞條創立之時,“湘中盆地_相關論文(共895篇)_百度學術”,可見學術界研究的很多,但面積遠小於中國四大盆地,因此普通網民不大了解,以至於沒有百度百科的詞條。
比較:大小大約相當於南昌盆地,而小於湖北盆地。
構成板塊
長瀏盆地
長瀏盆地(也稱長沙盆地)位於湘江和瀏陽河交匯的河谷階地,周圍為地勢較高的山丘,可謂“環城皆山也”,其地形屬於盆地,稱長瀏盆地、湘瀏盆地、長沙盆地,是廣義湘中盆地群的北方頂部。
長沙湘瀏盆地北方是丘陵(大型山脈的余脈),再北方是兩湖盆地。
湘潭盆地
湘潭盆地是以湘潭市為主的、厚度很薄的長株潭盆地(盆地大體上在湘潭區域),北部邊界是長沙市西部和東北部的兩排高地帶即丘陵帶(是雪峰山的東部低伏帶和幕阜山的西南部低伏帶),北方屬兩湖盆地(論主體則稱湖北盆地)。
漣源盆地
漣源盆地是漣源市所在盆地為主的盆地,西到冷水江市,東到婁底市區,與邵陽盆地有小部分相通,有時稱婁邵盆地。
邵陽盆地
邵陽盆地是婁邵盆地的主體。
邵陽盆地西為雪峰山脈、北方為雪峰山的支脈金龍山—天龍山—大龍山—豬婆大山,南為八十里大南山和越城嶺山脈—大雲山—九峰山(屬衡山山脈)等,東北向婁底市區—雙峰縣開放,共同構成婁邵盆地(而漣源盆地與之獨立,在幾個大山之中)。
衡陽盆地
衡陽盆地南高北低,衡陽盆地南面地1000米以上的山連綿數十公里; 衡陽盆地北面相對偏低,衡山山脈雖較高,但各峰呈峰林狀屹立於中間,其東西兩側都有較低的向北通道,其東側的湘江河谷兩岸海拔高度均在100米以下。整個地形由西南向東北複合傾斜,而盆地由四周向中部降低。衡陽盆地四周山丘圍繞,中部平崗丘交錯。東部為羅霄山余脈天光山、四方山、園明坳;南部為南嶺余脈塔山、大義山、天門仙、景峰坳;西部為五嶺之一的越城嶺的延伸熊羆嶺、四明山、騰雲嶺;西北部、北部為大雲山、九峰山和衡山。市境最高點為衡山祝融峰,海拔1300.2米;最低點為衡東的彭陂港,海拔僅39.2米。
山地占總面積的21%,丘陵占27%,崗地占27%,平原占21%,水面占4%。中部大面積分布白堊系和第三系紅層,面積3550平方公里,構成衡陽盆地的主體。
乾旱走廊
衡邵乾旱走廊,是衡陽盆地和邵陽盆地的連線帶。
永州盆地
永州市區所在的周圍的丘陵盆地、零祁盆地,由越城嶺山脈、南方的陽明山脈、西方的祁山、東北方的四明山包圍,但有幾個通道。永州盆地和漣源盆地都比較小。
郴州盆地
郴州市盆地是嘉禾縣為主的丘陵盆地,面積大於永州盆地,西至於G55國道,北至於陽明山脈,南至於九嶷山脈,東南至於香花嶺,東至於騎田嶺,東北方有較大通道連線衡陽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