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頭街簡介
湖頭街該水路九曲十八彎,全程約90公里,順水利舟約要20小時,逆水回舟約60小時。湖頭有通往永春、大田、德化、華安、漳平等四條古道,成為內外安溪、山區和沿海的商品集散地。安溪西部河流屬九龍江水系,九龍江船運的貨物可經涵口到達福田鄉的徐州圩,經感德裏白桃的白石圩、雙垵圩、多卿圩、珊屏圩、福春圩、長坑圩等圩場的小商小販運到湖頭銷售,泉州一帶的商品經湖頭向上述圩場販運到漳州、汀州一帶,湖頭又成為泉州、廈門、漳州、閩南、閩中、閩西主要商品交流的集散地。至明代, 湖頭街就有“三里長街”之說。明嘉靖《安溪縣誌》載:“湖頭市,在感化里,百貨所驟,號‘ 小泉州’。”清乾隆《安溪縣誌》載:湖頭“上達漳、汀,下連興、泉,商旅所至,舟車所通,誠為輻輳。民之環住其間者,繡錯不絕,煙火相接,一帶市肆,倍於邑內,土風文物,非別里所得而班也,故《泉志》稱‘小泉州’雲。”當時,街面較窄,建築簡陋。民國19年(1930年)遭火災,沿街民宅及店鋪被燒毀。同年,地方民軍陳國輝率部進駐湖頭,組織重建,拓寬街道,街道可通汽車。為紀念孫中山,取名中山街。解放後,店鋪與住宅有所翻新。 2000年,湖頭列為泉州市30個小城鎮建設示範鄉鎮,聘請福州八達城市規劃設計院進行總體規劃,逐步對舊鎮區進行改造擴建。首期對中山街西段A和湖北街南段A改造。 湖頭街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從明萬曆八年(1580年)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湖頭街曾有22人中進士。清初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四世十進士七翰林”,在安溪歷史上實屬罕見。時湖頭人不少人晉京為官,從中學到了許多京城的烹飪技術,結合當地特產湖頭米粉、白粬等,創出許多風味獨特的小吃,品種繁多,膾炙人口,故有“頂街芋包,下街粿”之說,流傳至今。主要傳統美食有炒米粉、芋包、鹹筍包、小籠包、牛肉凍、春餅、蜜桔、雞卷、白粬、油蔥粿、炸菜頭粿等。古時,湖頭街在春節期間,文化活動較為豐富。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七日,人們戲稱為“瘋年瘋節”。民間有一順口溜:“初一漲,初二漲,初三老鼠娶新娘,初四神上天,初五隔規,初六澆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土地生,十一請女婿,十二來回拜,十三吃稀粥,十四配芥菜,十五上元冥,十六相公生,十七王公上燈棚。”一到春節,湖頭街有高甲戲、南音、講古、猜燈迷、攻炮城等,街頭供奉的各寺廟也舉行進香儀式,一般是街尾的舍人公、店頭的田都元帥、七寨的關帝、寨兜上帝、三官宮的三官大帝、猴山廟的王公 。 香客信徒跟在輦橋後面,踩街巡境,迎香隊伍鑼鼓喧天,並配有許多獨特的節目,“王公鑼,七寨槍,三官爺壽麵敬”,有的還搭台唱戲。早期,湖頭有九角戲,即除梨園戲“生、旦、醜、淨、末、貼、外”七個角色外,再加上兩個武生角色。據說,清末民初,清溪宮下坑頭有一個“新春興”戲班,班主叫李昭鴛,共有四子,從南洋回鄉,組成“新春興”九角戲,首次演出時轟動閭里。其戲藝,擅演干戈武打,並穿插高難度雜技表演,所到之處,深受稱讚,聞名於閩南地區。
主要街巷
起 | 止 | 長(米) | 寬(米) | |
中山街 | 東至安湖路 | 西至翠湖路 | 3000 | 10 |
榕村街 | 東至河濱西路 | 西至俊民中學 | 500 | 13 |
賢良街 | 東至湖美路 | 西至賢良祠 | 200 | 12 |
賢興街 | 東至湖美路 | 西至賢良祠 | 300 | 11 |
新湖街 | 南至安湖路 | 北至中山街 | 800 | 13 |
河濱西路 | 南至中山街 | 北至三安鐵廠 | 4000 | 8 |
安湖路 | 南至湯池指揮牌 | 北至湖頭橋西端 | 1000 | 13 |
前進路 | 南至埔美村 | 北至湯池指揮牌 | 3000 | 13 |
翠湖路 | 南至湯池指揮牌 | 北至鐵路橋涵洞 | 1500 | 13 |
湖美路 | 南至中山街 | 北至榕樹街 | 500 | 13 |
站前路 | 南至榕樹街 | 北至火車站 | 500 | 13 |
民豐路 | 南至新湖路 | 北至下東巷 | 2500 | 8 |
湖頭市場 | 南至湖頭供銷 | 北至湖一村 | — | — |
育才巷 | 南至中山街 | 北至俊民中學 | 100 | 6 |
同德巷 | 南至中山街 | 北至湖美路 | 300 | 3 |
歐墘巷 | 南至中國銀行 | 北至湖二國小 | 100 | 15 |
後灶巷 | 南至中山街 | 北至李吉厝 | 150 | 2.5 |
長 巷 | 南至中山街 | 北至盤仕厝 | 100 | 1.5 |
大夫第巷 | 南至湖頭糧站 | 北至舊衙大厝 | 300 | 2.5 |
頂寨巷 | 南至中山街 | 北至志連厝 | 300 | 2 |
廟 巷 | 南至中山街 | 北至頂新厝 | 150 | 2 |
金寨巷 | 南至中山街 | 北至河濱西路 | 60 | 1.5 |
四角井巷 | 南至中山街 | 北至河濱西路 | 60 | 2 |
榮元巷 | 南至中山街 | 北至林厝 | 100 | 1 |
清宮巷 | 南至中山街 | 北至大溪岸 | 70 | 1.5 |
和房巷 | 南到中山街 | 北至大溪岸 | 60 | 1.5 |
敬房巷 | 南至中山街 | 北至大溪岸 | 40 | 1.5 |
船巷 | 南至中山街 | 北至大溪岸 | 40 | 1.5 |
觀音巷 | 南至牛奶場 | 北至中山街 | 500 | 2.5 |
柳桐巷 | 南至牛腿岸 | 北至中山街 | 400 | 2 |
新衙頂巷 | 南至大古坑 | 北至中山街 | 500 | 3 |
新衙下巷 | 南至新衙大厝 | 北至中山街 | 100 | 4 |
上東巷 | 南至慈山學校 | 北至中山街 | 500 | 2 |
文魁巷 | 南至大古坑 | 北至中山街 | 100 | 1.5 |
新庵巷 | 南至東美厝 | 北至中山街 | 150 | 1 |
下東巷 | 南至慈山學校 | 北至中山街 | 500 | 2.5 |
上龍巷 | 南至大古坑 | 北至中山街 | 60 | 1.5 |
下龍巷 | 南至大古坑 | 北至中山街 | 100 | 1.5 |
衛生巷 | 南至大古坑石橋 | 北至中山街 | 40 | 2 |
萬倉巷 | 南至開春厝 | 北至中山街 | 240 | 1.5 |
翰林巷 | 南至奇林堂 | 北至中山街 | 200 | 1.5 |
臨安巷 | 南至臨安厝 | 北至中山街 | 200 | 2.5 |
慈心巷 | 東至慈山幼稚園 | 西至新湖路 | 200 | 3 |
藍溪巷 | 東至新湖路 | 西至新湖路 | 150 | 3 |
古坑巷 | 東至新湖路 | 西至大古坑 | 100 | 1.5 |
小寨巷 | 東至新湖路 | 西至小寨 大厝 | 200 | 2 |
拱橋巷 | 東至新湖路 | 西至石拱橋 | 120 | 2.5 |
仁和巷 | 東至新湖路 | 西至古坑壩 | 100 | 2 |
仁福巷 | 東至新湖路 | 西至仁福大厝 | 130 | 1.5 |
上珍巷 | 東至新湖路 | 西至上珍厝 | 160 | 2 |
興發巷 | 東至新湖路 | 西至阮厝 | 160 | 2.5 |
敬德巷 | 東至新湖路 | 西至黃江海厝 | 170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