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紅星大市場

湖南長沙紅星大市場

湖南長沙紅星大市場,位於長沙市韶山南路井灣子以南800米。市場占地1300畝,目前已形成蔬菜、畜禽、水果、水產、糧油、花卉、糖酒、副食、百貨等九大經營項目,同時建有定點屠宰廠、長沙紅星園林綠化有限公司、紅星農產品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等加工流通企業,是湖南省最大的以農副產品經營為主的集群市場。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市場於1996年開始建設,1997年1月18日正式開業。通過七年的發展,實現了農副產品的大吞、大吐、大批發的基本目標。
1999年舉辦湖南省第一屆農博會,至今已舉辦六屆。並於2002年投資1.8億元建成了長沙紅星國際會展中心,實現了市場與會展經濟的結合。
2001年投資興建了長沙紅星網路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建立了全省十四個地、州、市的農副產品信息和商務平台,進行網上信息交流和交易,實現了實體市場與信息市場的結合。
2003年投資興建農產品現代物流中心,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並爭取在2004年實現出口創匯的突破。

經營情況

市場從開業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及長沙市紅星實業公司的關懷和支持下,一是緊緊圍繞“農”字做好文章,搞好物流貿易,做大做強市場。2003年市場實現畜禽交易(包括豬、牛、羊、狗)130萬頭,屠宰36萬頭;蔬菜批銷100萬噸,糧油交易80萬噸,水產交易36萬噸,水果交易65萬噸,市場總交易額32億元。二是健全銷售網路,倡導誠信經營,打造“紅星”品牌,服務消費者。與經營戶共同開發建設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100餘個,並建立起省內外分銷和連鎖市場32個。現有經營戶5000多戶,主要經營鮮活農副產品和農副產品加工製成品,農產品貿易輻射到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2000多個縣(市)。

的

四、市場對農業產業化的帶動情況
為推進長沙市農業產業化進程,提高和增加農民收入,市場打造“市場+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推進產銷一體化。近年來,我們在經營戶自行建立種養和加工基地的基礎上,又在湘陰、沅江、南縣、常德、岳陽、湖北等洞庭湖區建立無污染水產基地1.6萬畝;在茶陵、瀏陽、寧鄉、望城及本市嶽麓區等就近地區建立無公害蔬菜基地8000多畝;還在就近建立花卉生產基地1000畝。同時,還建立了優質糧油生產基地20萬畝;水果生產基地3萬畝等。據走訪抽樣調查:2003年,水產基地經營戶人均收入比2002年增加663元,蔬菜基地經營戶人均收入比2002年增加1500元,優質糧油經營戶人均收入比2002年增加508元,其他基地的經營戶人均收入也增加在300元—1100元不等,比2002年全省農村居民純收入2397.9元分別增長20.78%、62.55%、21.2%和22.93%(此項按折中為550元計算)。

準入制度

為創農產品品牌,確保農產品品質,讓廣大消費者真正吃上放心的無公害農產品,市場建立了嚴格的準入制度。一是建立自己的生產基礎,並指派技術管理人員進行現場管理和指導,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品質。例如在寧鄉雙鳧鋪建立了年計畫出欄生豬20萬頭的基地。在園區內推廣優良品種,選用綠色環保飼料,不超標使用和濫用獸藥,並對整個飼養過程進行嚴格的管理,有效杜絕了“瘦肉精”和殘留藥物超標的問題,保證了肉品的安全。二是建立嚴格的檢驗檢疫制度。市場先後建立了肉品檢驗檢疫中心和蔬菜檢測中心,並有長沙市畜牧局和長沙市技術監督局工作人員長期駐點指導和監督。對於檢測不合格的動物製品,堅決不讓出廠,並進行無害化處理;對於檢測不合格的蔬菜,則嚴禁進入市場交易,以確保市民吃上“放心菜”。

地位與作用

由於市場發展速度快,能有效地帶動農業產業化和農業工業化的發展,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省委書記楊正午和省長周伯華、原省長張雲川等省領導和長沙市領導多次召開現場辦公會議,研究紅星農產品大市場發展問題,並被國家農業部、國家計委等九部委聯合評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被湖南省政府確定為“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同時,市場還獲得了30多個榮譽稱號和被確定為長沙市“十五”計畫重點工程。

發展目標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1號檔案精神,大力推進五大戰略(即農業產業化、產品優質化、交易網路化、物流現代化、市場國際化),立足農村,服務城市,構成完整的產業鏈;實行“流通扶貧”和“市場扶貧”,幫助農民增收。目標就是要把紅星農副產品大市場打造成湖南乃至全國農副產品交易中心、信息交流中心、貨物配送中心、農業會展中心、優質名牌產品孵化中心、加工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市場產銷技術傳播中心,到2009年實現農副產品交易200億元,促進全省20%的農民增收10%(其中貧困縣的農民的占60%以上),市場年收益率增長10%,推動出口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