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前鎮雙桂村

雙桂村位於蒼南縣湖前鎮東南。東與龍港鎮堂東村接壤,西與楊家宅村對望,北與陳良村隔河為界。沿河北上與下鄭村成7字形銜接,南過田野1000多米古剎香林赫然在目。村域面積1.3平方公里。自五百多年前尤福集由福建遷入雙桂里,至今已歷二十一世。隸屬湖前鎮。1992年,全村241戶,1470人。耕地650畝,雜基地100多畝。境內7條河流縱橫交錯,其中有4條可通往江南30個鄉鎮。村內水泥路東伸延至宜龍公路,西伸到楊家宅,經湖前鎮再行2.5公里即可通達龍港大橋進入104國道線。村中有小橋、大橋、石橋、木橋、竹橋,橋橋相依;岸上綠樹成行,古樹參天,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村莊。


湖鄉水秀人才輩出

相關

雙桂村,自本世紀初以來,人才輩出,名聞四鄰。其中:
尤廷立,字紳漢,號群綢。1920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期間曾赴台灣考察糖業。學成回國後承上海國民製糖公司之託,復東渡日本悉心研究製糖業。後供職新農墾植公司。1922年,任溫州製糖廠廠長(廠設靈溪觀美),苦心孤詣,將種蔗之法,製糖之術寫成論文。後又接任浙江省民政廳廳長。1930年逝世,年僅35歲。
尤有中,40年代末就讀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49年後入華東軍事政治大學、人民革命大學學習。1952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鐵道兵團文化部從事美術創作。經常在槍林彈雨中採訪寫生。利用版畫、油畫和連環畫等多種形式描繪戰鬥生活。《任務重於生命》、《搶救汽油列車》等作品發表以後,被譽為"最可愛的藝術"。回國後仍在鐵道兵文化部工作。其作品曾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30多家報刊發表。其中《福音》在《人民日報》發表後影響最大,受美國、日本和義大利友人的一致好評。1960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1964年元宵節迎春會受到周總理接見。數十幅作品相繼參加過市、省、全國不同級別的美展。近年筆耕不止,創作了《神州風華》,生動地描繪了56個民族的風土人情。1988年被選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大會"代表,獲國務院頒發的獎狀。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鐵道學院藝術顧問,中國鐵路文協理事,北京京華畫會理事,人民鐵道報記者和美術編輯部主任。
尤文貴,筆名文鋒,溫州師範學校畢業,50年代初在縣、市文化部門工作。小說《第三者》獲省作協1980年優秀文學作品獎。十年來共改編了25個大小劇本。木偶劇《時代飛轉》獲省1981年現代戲會演一等獎。並參加了全國首屆觀摩會演。崑劇《浮沉記》、甌劇《仇大姑娘》雙獲浙江省戲曲優秀劇本獎。徽劇《楊貴妃後傳》獲安徽省首屆藝術節榮譽獎。越劇《憨痴傳奇》、甌劇《蝴蝶夢》雙獲省第三屆戲劇節二等獎。現代戲《孔雀銜新潮》獲省首屆戲劇文學獎。曲藝鼓詞《山路》入選中國首屆曲藝節演出節目。
尤其敏,1976年在大慶油田當工人。1977年考取佳木斯醫學院,五年畢業後在大慶市衛生幹校任職。1984年調歸溫州工作。1986年被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生物化學系錄取,1993年2月取得博士學位。1993年6月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之聘專攻遺傳病研究血友病基因治療。曾在國際性生物雜誌上發表6篇論文。
尤子長,50年代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60年代在礬都任工程師。曾發明了電動鑿岩機,獲全國優秀星火企業家稱號,並獲國家星火一等獎。曾受到了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接見。70年代在溫州市工科所從事科研工作。80年代創辦了平陽縣毛紡織廠等8個大中型工廠。
尤建華,浙江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獲得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溫州市星火科技一等獎。產品獲得國際和國家級10次獎。1973~1975年進中國紡織大學深造。近年來創辦了中外合資平陽永昌針紡品有限公司、平陽縣永樂園賓館、平陽縣永泰皮革廠,並籌辦溫州市銀燕航空公司。曾受到江澤民、李鵬等中央領導人接見。為平陽縣十屆、十一屆人大常委、溫州市人民代表。
此外,尤氏美生、佐芳戎馬生涯,任軍職;國英從教,良泛日本留學;進生、育三、木蘭、毓招等出國(或赴港台)謀生而事業有成。他們為家鄉建設,盡心盡力,多有貢獻。

經濟

發展經濟步入小康
雙桂村原是貧困的農業區,人均耕田不到6分。村上只有一家小商店和幾個零星小攤。工業除了一個翻砂廠和碾米廠外幾乎是空白。1978年後逐漸發展,形成工、農、商綜合發展的局面。家庭工業應運而生,是生產塑膠編織袋的專業村。從1980年開始,村黨支部將村辦的雙桂紡織廠實行分戶經營自負盈虧,使全村家家戶戶都從事塑編業生產,戶均有塑膠編織機兩台、縫紉機一台,形成了編織、縫紉、印字、燙袋的一條線塑編生產。全村每年織出塑膠編織布2000多萬米,價值800萬元。加工成編織袋2000萬條後又增加200萬元的產值。為了推銷,村里制定獎勵政策,第一批有48名購銷員外出,全國各大城市都有雙桂人的蹤影。1984年共推銷2000多萬條編織袋,比上年增加了近一倍。據統計,全村家庭工業(包括銷售)1984年純收入達160萬元,加上農業收入7萬元使戶均年收入達7000元,人均年收入1600元。1985年總產值1000多萬元,比上年增加25%。全村半數以上農戶成了"萬元戶"。家庭工業發展的同時,對國家貢獻也越來越大,1984年村里向國家交納40多萬元稅款。目前,雖然編織業競爭激烈,不似往日景氣,但還有鐵輪機50台、氈機35台。從業人數310人,外出搞業務的發展到100多人,年產值400萬元,人均產值3874元,超額完成全年稅收31萬元,是蒼南縣最富裕村之一。《溫州日報》、《浙江日報》等新聞單位都曾介紹過雙桂村。1985年1月雙桂村被推為蒼南縣產值千萬元村的典型代表,村黨支部書記尤良豐應邀出席省召開的"億元鄉千萬元村座談會"。
湖前鎮人民政府很重視雙桂村農業生產,投放了大量的農業資金,著重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開發性生產。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上升,近年來有200多間樓廈拔地而起,有70%的村民建了新房。全村共有腳踏車620輛、洗衣機68台、電冰櫃37台、黑白電視機242台、彩電51台、錄像機32台、自動電話40門。在外辦廠25戶(投資合股)。
齊心建村古蹟堪賞
雙桂村文明建設躍上新台階。1982年,10位農民集資建一有500人座位的電影院。還為老年人成立了協會,有會員78人。1985年村民集資3萬元,國家撥款2.6萬元,興建占地1650平方米花園式學校。6個教室,215個學生,7個教師,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1989年總投資4萬元,建成2.5米寬,850米長的水泥路。1988年至1990年共投資8.8萬元,建水泥橋3座--實業橋、寶華橋、河口橋。1992年總投入7.5萬元從湖前鎮接水管到雙桂,全村用上了自來水。
雙桂村古蹟頗多,著名的有:雙桂里石碑從南進入雙桂地界時,首先進入眼帘的是半人高的一塊青碑,碑處在兩橋之間的三岔口。斗大三個隸字--"雙桂里"赫然入目,上書"慕賢西鄉"。左右聯為:"南至宜山十里,北至鳳山十里。"南宋時,太學生陳懋欽等144人因聯名上書揭發史嵩之的奸邪被放逐削籍,直到史嵩之罷官後才得平反。寶元年(1253)陳懋欽兄弟俱中進士,歷任建康教授、國子祭酒、戶部侍郎。族裔為他兄弟建石坊表,稱雙桂。今已不存。唯有地名碑尚在,上寫"雙桂里"。今通稱雙桂坊。
古戲台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村人尤維朴建。戲台頂瓦片尋常,但檐瓦唇有細花,鳥雀雕刻。頂層是一層層雕工精緻,而又極美的螺旋形圖案構築。堪稱一絕。
新殿堂原13間,建於清道光元年至三年(1821~1823)。加左邊尤氏宗祠(有房十多間),以及1987年新建5間。通殿門前有三進。前殿諸神形象栩栩如生,後堂彌陀等佛像形象逼真。
此外還有清乾隆年間建的雙牌坊。同治四年(1865)尤作珏建的一對30米高的旗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