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湍鴨是一種長體鴨,學名為Merganettaarmata,見於安地斯山的水流湍急的河流中。通常視為鑽水鴨(dabblingduck)的一種;有時亦置於雁形目(Anseriformes)鴨科(Anatidae)湍鴨族(Merganettini)中。能用堅挺的尾牽牢把住溜滑的石塊或潛入水中用狹窄柔軟的喙在石下探挖昆蟲幼蟲。雄性頭白色,有黑色眼紋和頸紋,下體由灰至黑色,雌體銹色與暗灰色相間。同許多棲鴨一樣,翅膀的彎曲處均有距。
湍鴨湍鴨身長43-45 cm,體重330-440 g。其羽色不僅應性別不同,也與6個亞種的地理分布而有差別。雄鴨的頭上常見有分布複雜的黑白色條紋。對比明顯的黑眼先和白眉毛,額頭中間鑲入一個V形的黑色條紋一直到頸部,其中兩側各加入一條黑色的眼紋。頭部的其他部分和頸部為白色。胸部和兩翼是深淺不一的黑褐色及灰褐色條紋,腹部黑灰色。翕和肩羽的羽毛很有特點:鋒利,細長,黑色與白色的裝飾中帶有褐色。背部、臀部和尾巴以上是精細的灰色和黑色點斑。尾羽長灰棕色。有綠色翼鏡。初級飛羽黑棕灰湍鴨色。
雌鴨最大的差異是頭部,冠,臉頰和脖子,頸部以上幾乎都是灰色,有非常細的網紋斑。該肩羽是長而鋒利的中央部分黑色。喉,前頸部和下體顏色鮮艷,是美麗的紅褐色。雙翼和尾部類似的雄鴨。
湍鴨能成為出色的游泳選手,是它們的腿很有力,並具有流線型的身子和堅挺的長尾巴。
分布範圍
沿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分布,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生活習性

湍鴨雌雄均發出刺耳的哨聲。在水面飛行時雄鴨的聲音類似——'Witi',或重複或停止,其聲量足以蓋過湍流的水聲。而雌鴨的聲音象是哭泣——'quiick',更象喉音,其傳播的範圍較小。
頻繁的出沒於安第斯山脈的激流中,在急流和瀑布間裸露的岩石上和水中活動。通常高度是海拔1500至3500米,但在智利在玻利維亞甚至高達4500米。
湍鴨單獨或以家庭為主沿溪流分散,常常站在岩石邊,或生活在潮流中,巧妙地掠過障礙,身體和尾巴降低下來,有時爬上岩石休息。如果感到不安全就會進入水中游泳或短距離飛行到水流的另一側。
生長繁殖

湍鴨配偶相對穩定和持久。繁殖季節因為不同的亞種而具很大的差異。在赤道繁殖季節很長,從7月至11月;在秘魯繁殖發生在乾旱季節,一般是7月和8月;在南半球的智利,湍鴨會在低海拔的地方築巢,在春季即11月繁殖。雌鴨在河岸邊建巢,巢隱藏在石頭和樹根的茂密的植被草叢中,或在樹洞甚至在翠鳥舊洞中。每巢通常是3或4枚卵。孵化時間43或44天。一經孵化,這種黑白色的小鴨子就追隨母鴨回到湍急的河流中進行危險旅行。小鴨具有非凡的耐力但略顯經驗不足,也有能力攀登岩石。
亞種分化

(6種)
1.Merganetta armata Colombiana 分布於從安第斯山脈的委內瑞拉到厄瓜多北部。
2.Merganetta armata leucogenis 分布於安第斯山脈的厄瓜多中部到秘魯中部。
3.Merganetta armata turneri 分布於安第斯山脈的秘魯南部。
4.Merganetta armata garleppi 分布於對安第斯山脈的玻利維亞。
5.Merganetta armata berlepschi 湍鴨(圖8)分布於安第斯山脈的智利北部和阿根廷的西北部。
6.Merganetta armata armata 分布於安第斯山脈的智利和阿根廷的大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