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宋屬崇武鄉守節里二十六都明屬二十七都崇武鋪;清屬崇武鋪;民國屬第二區崇武鄉港墘保、西堡田北保;民國二十七年屬崇武鎮港濱保(港墘、西堡、田北);建國後,先後屬四區(港濱)五區(港墘)崇武區;1956年屬崇武區岞港鄉;1958年屬飛躍公社崇武管理區港墘生產大隊;1961年屬崇武公社港墘大隊;1984年10月改為崇武鎮港墘村委會。
村情歷史
港墘村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閩中地下黨海上交通站。張海天、張元法、王福慶、洪瑞星等革命先輩在港墘開展革命活動,是閩中地下黨惠安東南區工委所在地,經受“八·六”反圍剿鬥爭。1952年,省政府確認為惠安縣革命老區基點村。1985年縣政府確認為老區村。紀念地下黨而修建的“八·六”反圍剿紀念碑被列入縣第三批文物(革命建築物)保護單位。
氣候
港墘村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溫度19.8℃,年降水量平均10261毫米。
域內設施
港墘村域內有岞港中學、海燕國小、幼稚園、村衛生所及老人協會老人活動中心,有南音社、高甲小劇團,崇興路、鯉江路二條商業街、商店、市場、超市等文化生活設施。
村容村貌
幾年來,通過逐步推行舊村改造,域內形成崇興路、鯉江路二條商業街、商店、市場、超市等,推動本村社會經濟和各項工作進展,2003年被評為泉州市寬裕型的文明村,2007年1月,被評為泉州市科技示範村。
港墘村域內鶴山已劃為崇武旅遊區規劃建設,域內有白鶴升天、孤嶼冬青、東旗西鼓及“八·六”反圍剿紀念碑等旅遊景點。青嶼和后海灣被列入崇武旅遊區重點旅遊項目建設。泉州市惠女風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建的惠女風情園初具規模。